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骨,其络于耳,故胸痛而耳聋。《素问·热论篇第三十一》

熊注:原文“少阳主骨”之“骨”字,王冰本改为“胆”。《外台秘要》一作“胆”。

林校:全元起本、《太素》并作“骨”。全元起注云:“少阳者,肝之表,肝候筋,筋会于骨,是少阳之气所荣,故言主于骨。”

巢氏《诸病源候》七作“骨。丹波元简《素问识》曰:《外台》引本篇文云出第九卷中,考“新校正”此篇全本在第五卷,盖王氏改“骨”作“胆”,而宋人依以改《外台》也。且《灵枢经·经脉》篇云“胆足少阳····是主骨所生病者”,于阳明不主胃,而云主肉,则理宜于少阳亦云主骨,盖太阳主皮毛,原作“皮肤”,据上改阳明主肉,少阳主骨,从外面因,是半表半里之部分,故改“胆”作“骨”,于义为长。晋蕃按:《甲乙经》、《太素》并出《素问》,二本作骨”,盖所据之占本如是也。《外台》独作“胆”,其书成于宝十一载,此时王注《素问》未出,而引《素问》卷数与王本同,知今本《外台》经后人依王本《素问》校改,不足信也。

参考链接:六经
参考文献
田晋蕃著《内经素问校证》P127,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年12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