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智乱不甚,其言微知,可治;甚则不能言,不可治也。病先起于阳,后入于阴者,先取其阳,后取其阴,浮而取之。《灵枢经·热病第二十三》
(1)《说文》:痱,风病也。《汉书·贾谊传》:又类辟且病痱灌夫。传:即阳病痱。又,《一切经音义》引《字略》:痱癗,小肿也。义别。
(2)抄《太素·经脉病解》篇“俳”作“痱”。顾氏观光《校勘记》曰:注云“俳,废也”,谓“俳”为“痱”之假借。晋蕃按:《诗·小雅》“百卉具腓”,此假“腓”为“痱”也,古无假“俳”为“痱”者。痱从“疒”,“疒”者,倚也。人有疾病,象倚箸之形。凡疒之屬皆从疒。今从人作“俳”,盖为“痱”之烂文。《说文解字注》:“痱,风病也。”据改之为“痱”。
(3)又,疑王冰本此“俳”字实作“𧾷+非”,故其注云:“俳,废也。”又云:“舌瘖足废”。曰足废,明释从足之“𧾷+非”字。
参考文献
(1)钱超尘主编《清儒<黄帝内经>训诂校勘文集》(p.148),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年1月第1版
(2)田晋蕃著《内经素问校证》(p.185),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年12月第1版
(3)钱超尘主编《清儒<黄帝内经>训诂校勘文集》之于鬯著《香草续校书 ·内经素问》(p.326),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年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