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阳三阴发病为偏枯易,四肢不举。《素问·阴阳别论篇第七》

(1)上文“易”之“易”字,并当读为“施”。《素问·汤液醪醴论》:“是气拒于内而形施于外”,“施”亦作“弛”。《素问·生气通天论》:“大筋短,小筋弛长。短为拘,弛长为”。又云:“筋沮弛”。注云:弛,缓也。《素问·痿论》:“宗筋弛纵。”《皮部论》:“多则筋弛骨消。”盖跛之病,皆由筋骨解弛,故云易、跛易。“易”即“弛”也。《毛诗·何人斯》:我心易也。《释文》:“易”,《韩诗》作“施”。《尔雅·释诂》:弛,易也。《释文》:弛,本作“施”。是“易”、“施”、“弛”古通之证也。

(2)于鬯按:“易”当读为“痬(yì)”。《广雅·释诂》:痬,病也。又云:癡( chī,痴)也。“易”与“”是二病。《汉书·王子侯表》:“乐平侯䜣病狂易”,亦以“易”为之。

(3)丹波元简:‘易’有容易、变易、狂易等意义,还可与‘溢’等通假。此处‘易’之‘易’,是狂易之易,不知平常也。

参考文献

(1)钱超尘主编《清儒<黄帝内经>训诂校勘文集》之孙诒譲著《札迻·素问王冰注校》(p.206),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年1月第1版

(2)钱超尘主编《清儒<黄帝内经>训诂校勘文集》之于鬯著《香草续校书 ·内经素问》(p.291),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年1月第1版

(3)《丹波父子医籍训诂》p.20,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年2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