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子,乃彼树之果实,已早入药用,《神农本草经》卷三说:“彼子,味甘温,主腹中邪气,去三虫、蛇螫、蛊毒、鬼注、伏尸,生山谷”,孙星衍等引陶宏景注说:“方家从来无用此者,古今诸医及药家子不复识。又一名罴子,不知其形何类也。”按:陶注非是。“彼子之“彼”,与“柀”字通,故借“彼”为“柀”。《尔雅・释木》说:“柀,煔”,郭璞注:“煔似松,生江南,可以为船及棺材,作柱埋之不腐”,邢昺疏:“柀,一名煔,俗作杉(原误为“衫”,今改)”,陆德明《经典释文・尔雅音义下・释木》说:“柀,音彼,又匹彼反。字或作‘杉’,所成反,郭音芟,又音纤”。是“柀”又名“煔”通作“杉”也。
煔,《说文》作“檆”,《说文・木部》说:“柀,檆也,从木,皮声”。檆, 煔字同。《玉篇・木部》说:“柀,碑诡切,杉木也,埋之不腐,,所成切,木名;杉,同上”。亦证“被”为今之“杉木”也。然段玉载《说文》“柀”下注引罗氏愿《尔雅翼》说:“柀似杉而异,杉以材偁,柀又有美实,而材尤文采,其树大连抱,高数仞,叶似杉,木如柏,作松理,肌理细软,堪为器用,古所谓文木也。其实有皮壳,大小如枣而短,去皮売可生食。《本草》有“彼子’,即“柀子’也。据罗氏之说,则“柀”与‘杉’有别,而《尔雅》《说文》乃浑言之耳。析言之,则被自柀,杉自杉;浑言之,则柀亦杉也,故“柀”有称之为“柀杉”者。
方以智《通雅・植物・木部》说:“《尔雅》:柀, 煔。煔,一作“檆”。汉安永初五年,合浦杉叶飞入洛阳以为瑞。嵇含言’柀杉’。
(邓)潜谷以“柀”似‘杉’为“榧”,《别录》作“棑’,《神农本草经》有被子…”是“柀”又作“棑”作“榧”。其果实被子”或“彼子”又作“榧子”,唐入已指出。《新修本草・木部下品》“榧实”下注说:“此物是《虫部》“彼子”也。《尔雅》云“彼,杉也。其树大连抱,高数仞,叶似杉,其树如柏,作松理,肌细软堪为器用也(原作“堪器者’三字,不文,据《证类备用本草》引文校改)”。然因“彼子”何以为“榧子”之义未明,故人们至今仍不信柀子”是“榧子”之说,而不知“彼子”即“榧子”也。
考《说文)“柀”字,读若“甫委切”,而“匪”字,读若“非尾切”,二字声同可通,“柀”“彼”俱谐“皮”。声,例亦通假,故《诗小雅・甫田之什・桑扈》说:“彼交匪敖”,《春秋・左襄二十七年传》引作“匪交匪教”;《诗・小雅・甫田之什・采菽》说:“彼交匪纾,天子所予”,《荀子・劝学篇》引作“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杨倞注:“《诗・小雅・采菽(菽,原误为“菜”,今改)》之篇。“匪交,当为彼交。”是“彼”“匪”二字可通之证也。然“榧”之为字,《说文》《玉篇》所无,其字“从木,匪声”,《类篇》读若“府尾切”与“柀”“匪”二字亦同声,例亦得通假为用也。以“柀子”为木之果实,故借“匪”为用时,特于“匪”字之左加一“木”旁以示其“从木”之义而作“榧子”。
综上所述,彼子、柀子、榧子三者,字虽异而物则同也,乃柀杉之果实,医者用之以祛人体之寸白虫,今则通作“榧子”一名也。
参考文献
李今庸著《古医书研究》P306,学苑出版社,2019年7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