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瘕

急者, 曰疝少腹痛。《素问·平人气象论篇》

脾传之肾, 病名曰疝。《素问·玉机真脏论篇》

疝(shan)

《说文·广部》说:“疝,腹痛也。从疒,山声。” 《急就篇》卷四云:“疝失响。”颜师古注:“疝,腹中 气疾上下引也;,也。”是“疝”乃“腹中有包块可移 动而痛”之病证也,故《诸病源候论·疝病诸候·疝候》说:“疝者,痛也;者,假也。其病虽有结而虚假可推移,故谓之 疝也。”《神农本草经》亦用有“疝”之词,如它所载的 “防葵,味辛寒,主疝”,“独活,味苦平,主…女子疝

(jia)

  • (1)《玉篇·疒部》:,久病也,腹中病也。段玉裁注疾不必专病女子,男子也可能病之。
  • (2)假、、蛊,三字通假字。
  • (3)《玉篇·疒 部》说:“,久病也,腹中病也。”《急就篇》卷四说:“疝 失响。”颜师古注:“,也。”《玉篇·疒部》说:“, 知凌切,腹结病也。”腹内病气结久而虽已有可征,然其病 不必皆痛,以“”字本身无“痛”义也。以其“”字之 上冠以“疝”字而作“疝”之词者,则知其腹内结久之“疾”必有“疼痛”之苦矣,故《素问·玉机真脏论篇》说“少腹寃而痛”,上 篇《平人气象论篇》亦有“急者,曰疝少腹痛”之文。据此, 则疝之痛,必在脐下小腹内也。

张家山汉简<脉书>“病候

  • (病)在肠中,小者如马屎,大者如杯,而坚,摇(原作榣”),为牡。 (病)在肠中,痛,为血
  •  
    (34)疛(假为“肘”,《说文》:“疛,小腹病”),其从脊胸起,使腹胀(原作“张”),得气而少可,气也。
  • (35)其腹肤胀状,鸣如蛙音,也。
  •  
    (36)其衷约隋,上下不通,屎也。
  •  
    (37)(病)在肠中,痛,左右不化,泄,为溏
  •  
    (45)溺出白如沐(按,“沐”当为“浊”之借字。“如”字义为“而”。全句指色白 而混浊),为白(按,即后世医书所称之白浊)。

参考文献

1 李今庸著《古医书研究》(p.126),学出版社,2019年7月第1版;

2《李今庸黄帝内经考义》(p.86),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

3 马继兴著《马继兴医学文集》(p.264),中医古籍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