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额上” 者,乃言“额部”,非谓“额部”之“上方”也。此文“上”字正与 《素问·风论篇第四十二》所谓“诊在鼻上,其色黄”之“上”字 同义。 《方言》卷十说:“额,颡也,中夏谓之额,东齐谓之颡”,《说文·页部》说:“额,颡也,从页,各声”,徐铉等曰:“今俗作额”, 《玉篇·页部》即作“额”,说:“额,雅格切《方言》云:“中夏谓 之额,东齐谓之颡’。…额,同上”,是“额”本作“额”,义训为 “颡”,而《广雅·释亲》说:“颡,额也”则“额”“颡”二字可互 训,义为“前额”,相书之所谓“天庭”也。
《素问·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说:“上部天,两额之动脉,其 额”曰“两”,故王冰注:“在额两傍,动应于手,足少阳脉气所行 也”,而《灵枢·经脉第十》说:“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 头角”,是“前额”两傍“头角”之处亦可称“额”也,故《素问》 谓其“上部天”之“动脉”,可“以候头角之气”,盖以其“位在头角 之分”(王冰注)也。且《素问·刺疟篇第三十六》亦说:“先刺头上 及两额、两眉间出血”,王冰注:“两额,谓悬颅”,而注《素问·气府 论篇第五十九》“额颅发际傍各三”句说“悬颅,在曲角上、颞颥之 中”。是“额”之义可训“角”无疑。
《礼记·内则》说:“男角女羁”,郑玄注:“夹囟曰角”,《灵枢 经脉第十》说:“三焦手少阳之脉…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 是“角”在头囟之两侧、两耳之上方也。《素问·气府论篇第五十九》 说:“足少阳脉气所发者…两角上各二”,王冰注:“谓天冲、曲鬓左右各二也”,其“角”曰“两”,则头囟左右皆称“角”,故《素问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灵枢·经筋第十三》皆有“左角”之称也。
《后汉书·光武帝纪》说: “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李贤注:“郑玄《尚书 中侯注》云:“日角,谓庭中骨起,状如日”,《灵枢·五色第四十九》 说:“庭者,颜也”,《广雅·释亲》说:“颜,额也”,则“庭中骨” 即“额骨”也,额骨隆起,形圆如日,曰“日角”,故《小知绿·形 体》注“日角”说:“角,额也”。《通雅·身体》也说:“角者,额也 ” 。
据上所述,其“额”字,义为“颡额”,亦可训作“头角”,而 “角”字,义为“头角”,亦可训作“颡额”。二字之义,浑言之则通, 析言之则别也。因其“额”“角”二字之义可通,故古书每将其二字连用而构成“额角”之词。惟“额角”一词,或用作“头角”,《释名·释形体》谓“角者,生于额角也”之文是;或用作“颡额”。
此文“必额上陷脉紧急”句中之“额”,义为“头角”,所谓“两额”也。两额陷中之脉紧急,累见之于临床,如将此文“额”字训为 “颡额”读作“额上陷,脉紧急”,衄家发汗后,寸口脉紧急者固可见, 而“庭中骨塌陷”者实于临床无征也
所谓“陷脉”也者,乃指“骨罅陷者之中脉”也,王冰注《素问·骨空论篇第六十》“腨下陷脉灸之”句所说“承筋穴也,在腨中央陷者中”。《素问·骨空论篇第六十》所谓“腨下陷脉”,是指“腨部陷者中脉”,本条所谓“额上陷脉”,自当是指“额部陷者中脉”无疑。其“额上陷者中脉”何在?
综上所述,额上陷脉,即两额角陷中之动脉,亦古人候脉部位之一,如《素问·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所谓“上部天,两额之动脉也”的“两额动脉”即是。
参考文献
引自李今庸著《古医书研究》P226/280,学苑出版社,2019年7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