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曰:人之太息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忧思则心系急,心系急则气道约,约则不利,故太息以伸出之。补手少阴、心主、足少阳,留之也。《灵枢经·口问二十八

按《说文·口部》说“喟,大息也,从口,胃声。” 段玉裁注:“《论语》两云‘喟然叹曰’,谓‘大息而吟叹也’。” 大与太通。太息,又作“长太息”,“长太息”者,“太息长” 也,俗所谓“出长气”。此文以人之“太息”病机而反映出“心亦司呼吸”之功能也。《素问·灵兰秘典论篇》说:“膻中者, 臣使之官,喜乐出焉。”王冰注:“膻中者,在胸中两乳间, 为气之海…中主气,以气布阴阳。”《灵枢经·邪客》说:“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而行呼吸焉。”此处“以贯心”,《黄帝内经太素·卫气行》载此文作“以贯心肺”。杨上善注:“其清者宗气,积于膻中,名曰气海,其气贯于心肺,出 入喉咙之中而行呼吸”,是“心”“肺”两藏共司呼吸,非唯“肺 藏”独专也。
灵枢·五味》说:“其大气之而不行者,积于胸中, 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喉咙,故呼则出,吸则入。”《说文·口部》则说:“呼,外息也,从口,乎声;吸,内息也,从口, 及声。”段玉裁注:“外息,出其息也,内息,纳其息也。” 一呼一吸谓之息,鼻者心气之所出入也。《说文·自部》说:“自, 鼻也,象鼻。凡自之属皆从自。”是“自”读“鼻”也。 《说文·鼻部》说:“鼻,所以引气自畀也,从自,畀声。凡 鼻之属皆从鼻。”段玉裁注:“鼻之一呼一吸相乘除,而引气 于无穷。”长有命也。其“息”字则“从心、从自”者,段 玉裁注:“心气必从鼻出,故从心自。”自者,鼻也。是“心” 亦主“呼吸”也无疑。(畀,字从田从丌【读作bì,义为“基”】,丌亦声。“田”本义指农田。“丌”意为“基础”、“支架”。“田”与“丌”联合起来表示“把田地支起来”。我们知道田地是支不起来的,因此这只是容准备把这块田地分给人们,本义:准备把田地分给人们。)
参考文献
1《李今庸黄帝内经考义》P204,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
2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