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闻卫气之行,出入之合,何如?岐伯曰: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子午为经,卯酉为纬,二十八宿,而一面七星,四七二十八星,房昴为纬,虚张为经。是故房至毕为阳,昴至心为阴,阳主昼,阴主夜。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脏。《灵枢经·卫气行第七十六》

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服气,而通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人有大谷十二分,小溪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此皆卫气之所留止,邪气之所客也,针石缘而去之。《素问·五脏生成篇第十》

人之肉苛者,虽近衣絮,犹尚苛也,是谓何疾?岐伯曰:荣气虚,卫气实也。荣气虚则不用,卫气虚则不仁荣卫俱虚则不用且不仁,肉如故也。人身与志不相有,曰死。《素问·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此令人汗空疏,腠理开,因得秋气,汗出遇风,及得之以浴,气舍于皮肤之内,与卫气并居。卫气者,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此气得阳而外出,得阴而内,内外相,是以日作。《素问·疟论篇第三十五》

邪气客于风府,循而下,卫气一日一夜大会于风府,其明日日下一节,故其作也晏。此先客于脊背也,每至于风府则腠理开,腠理开则邪气入,邪气入则病作,以此日作稍益晏也。其出于风府,日下一节,二十五日下至骨,二十六日入于脊内,注于伏膂,其气上行,九日出于缺盆之中,其气日高,故作日益早也。其间日发者,由邪气内五脏,横连募原也。其道远,其气深,其行迟,不能与卫气俱行,不得皆出,故间日乃作也。《素问·疟论篇第三十五》

夫子言卫气每至于风府,腠理乃发,发则邪气入,入则病作。今卫气日下一节,其气之发也不当风府,其日作者奈何?岐伯曰:此邪气客于头项,循而下者也,故虚实不同,邪中异所,则不得当其风府也。故邪中于头项者,气至头项而病;中于背者,气至背而病;中于腰脊者,气至腰脊而病;中于手足者,气至手足而病。卫气之所在,与邪气相合,则病作。故风无常府,卫气之所发,必开其腠理,邪气之所合,则其府也。《素问·疟论篇第三十五》

夫风之与疟也,相似同类,而风独常在,疟得有时而休者何也?岐伯曰:风气留其处,故常在;疟气随经络沉以内,故卫气应乃作。《素问·疟论篇第三十五》

疟气者,必更盛更虚,当气之所在也。病在阳,则;在阴,则寒而静;极则阴阳俱衰,卫气相离,故病得休;卫气集,则复病也。《素问·疟论篇第三十五》

时有间二日或至数日发,或渴或不渴,其故何也?岐伯曰:其间日者,邪气与卫气客于六腑,而有时相失,不能相得,故休数日乃作也。疟者,阴阳更胜也,或甚或不甚,故或渴或不渴。《素问·疟论篇第三十五》

风气与太阳俱入,行诸,散于分肉之间,与卫气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愤而有疡,卫气有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素问·风论篇第四十二》

取分肉间,无中其经,无伤其络,卫气得复,邪气乃索。《素问·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寒湿之中人也,皮肤收,肌肉坚紧,荣血,卫气去,故曰虚。《素问·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上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素问·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饮酒者,卫气先行皮肤,先充络,络先盛,故卫气已平,营气,而经大盛。《灵枢经·经脉第十》

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浊者为卫,中,卫在外,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灵枢经·营卫生会第十八》

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灵枢经·营卫生会第十八》

人有,饮食下胃,其气未定,汗则出,或出于面,或出于背,或出于身半,其不循卫气之道而出何也?岐伯曰:此外伤于风,内开腠理,毛蒸理泄,卫气走之,固不得循其道,此气慓悍滑疾,见开而出,故不得从其道,故命曰漏泄。《灵枢经·营卫生会第十八》

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大惊卒恐,则血气分离,阴阳破败,经络绝,道不通,阴阳相逆,卫气稽留,经虚空,血气不次,乃失其常。《灵枢经·口问二十八

人之欠者,何气使然?岐伯答曰: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者主上,阴者主下。故阴气积于下,阳气未尽,阳引而上,阴引而下,阴阳相引,故数欠。《灵枢经·口问二十八

黄帝曰:何谓相逆而乱?岐伯曰:清气在阴,浊气在阳,营气,卫气逆行,清浊相干,乱于胸中,是谓大。《灵枢经·五乱第三十四》

营气,卫气逆为胀;卫气并循分为肤胀。《灵枢经·胀论第三十五》

胀者焉生?何因而有?岐伯曰:卫气之在身也,常然并循分肉,行有逆顺,阴阳相随,乃得和,五脏更始,四时循序,五谷乃化。然后气在下,营卫留止,寒气逆上,真邪相攻,两气相,乃合为胀也。《灵枢经·胀论第三十五》

不中气穴则气内闭,针不陷则气不行,上越中肉则卫气相乱,阴阳相逐。《灵枢经·胀论第三十五》

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灵枢经·本脏第四十七》

凡刺之理,经为始,其所行,知其度量,内次五脏,外别六腑,审察卫气,为百病母,调其虚实,虚实乃止,泻其血络,血尽不殆矣。《灵枢经·禁服第四十八》

五脏者,所以藏精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受谷而行化物者也。其气内入于五脏,而外络肢节。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阴阳相随,外内相贯,如之无端。《灵枢经·卫气第五十二》

何如?岐伯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瘜肉乃生。《灵枢经·水胀第五十七》

卫气之留于腹中,积不行,不得常所,使人支,胃中,喘呼逆息者,何以去之?《灵枢经·卫气失常第五十九》

喜怒不适,食饮不节,寒温不时,则寒汁流于肠中,流于肠中则虫寒,虫寒则积聚,守于下管,则肠胃充郭,卫气不,邪气居之。《灵枢经·上膈第六十八》

卫气者,出其悍气之慓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脏六腑。今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蹻,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灵枢经·邪客第七十一》

地有十二经,人有十二经;地有泉,人有卫气。《灵枢经·邪客第七十一》

太阴之人,多阴而无阳,其阴血浊,其卫气涩,阴阳不和,缓筋而厚皮,不之疾泻,不能移之。《灵枢经·通天第七十二》

虚邪之中人也,洒淅,起毫毛而发腠理。其入深,内于骨,则为骨痹。于筋,则为筋挛。中,则为血闭不通,则为于肉,与卫气相,阳胜者则为,阴胜者则为寒,寒则真气去,去则虚,虚则寒。于皮肤之间,其气外发,腠理开,毫毛摇,气往来行,则为痒;留而不去,则痹;卫气不行,则为不仁。《灵枢经·刺节真邪第七十五》

有所结,气归之,卫气留之不得反,津液久留,合而为肠瘤。《灵枢经·刺节真邪第七十五》

卫气之在于身也,上下往来不以期,候气而刺之奈何?伯高曰:分有多少,日有长短,春秋冬夏,各有分理,然后常以平旦为纪,以夜尽为始。《灵枢经·卫气行第七十六》

卫气每至于风府,腠理乃发,发则邪入焉。其卫气日下一节,则不当风府奈何?岐伯曰:风无常府,卫气之所应,必开其腠理,气之所舍,则其府也。《灵枢经·岁露论第七十九》

风气留其处,疟气随经络沉以内,故卫气应乃作也。《灵枢经·岁露论第七十九》

至其月郭空,则海东盛,人气血虚,其卫气去,独居,肌肉减,皮肤纵,腠理开。《灵枢经·岁露论第七十九》

病而不得卧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阳气则阳蹻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灵枢经·大惑论第八十》

病目而不得视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留于阴则阴气盛,阴气盛则阴蹻,不得入于阳则阳气虚,故目闭也。《灵枢经·大惑论第八十》

人之多卧者,何气使然?岐伯曰:此人肠胃大而皮肤涩,而分肉不解焉。肠胃大则卫气留久,皮肤涩则分肉不解,其行迟。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故肠胃大,则卫气行留久;皮肤涩,分肉不解,则行迟。留于阴也久,其气不精,则欲瞑,故多卧矣。其肠胃小,皮肤滑以缓,分肉解利,卫气之留于阳也久,故少瞑焉。《灵枢经·大惑论第八十》

黄帝曰:其非常经也,卒然多卧者,何气使然?岐伯曰:邪气留于上膲,上膲闭而不通,已食饮汤,卫气留久于阴而不行,故卒然多卧焉。《灵枢经·大惑论第八十》

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血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肿。《灵枢经·痈疽第八十一》

夫子言痈疽,何以别之?岐伯曰:营气稽留于经之中,则血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灵枢经·痈疽第八十一》

参考链接:营气 营卫

相关篇章:

灵枢经·五十营第十五》
灵枢经·营气第十六》
灵枢经·营卫生会第十八》
灵枢经·卫气第五十二》
灵枢经·五味第五十六》
灵枢经·卫气失常第五十九》
灵枢经·动输第六十二》
灵枢经·邪客第七十一》
灵枢经·卫气行第七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