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邪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主之。《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114】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

叔和提次“卒病论”文,更有一甚显明之证。​《金匮·惊悸篇》有条云:“火邪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主之。​”今案“惊悸篇”全篇,共只三条,此条为其第二条。其第一条为:“寸口动而弱,动则为惊,弱则为。​”第三条为:“心下者,半夏麻黄丸主之。​”此证之所以显明者,因此篇标目为“惊悸”,而此条言“火邪”,火邪条厕②惊悸论中,不当疑于错简。又此篇标目为“惊悸”,而篇中有惊之论文,无惊之方治,显见其必有遗文。又此条证论,秃然只“火邪者”三字,显然上端有脱节。惟一之故,由此条本为《汤液经》​“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到经不解,必有清血。名为火邪”条之下半条。因抄者自“火邪者”以下,提行别录之,一条遂成二条。又因《汤液经》此条为论火邪方治,广论于此下遂广有“伤寒,浮,而医以火迫劫之,亡阳惊,起卧不安,属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一条,“伤寒,加温针必惊”一条。又因广论此二条皆为论广伤火而惊,遗论于此下,遂又广“寸口动而弱,动则为惊,弱则为”一条,(《遗论》尚有论惊一条,论一条,存《脉经》第八卷惊悸门中。)而即取其论文中之“惊悸”二字,编目立篇。所以惊悸门中有论“火邪者”之条。至王叔和初撰时,提取《汤液经》​“太阳病,以火熏之”条之上半条,与“广论”论惊之二条,共次入“诸可不可篇”中之“不可火篇”内。复于原篇之内,抹杀其既提去之条。至今此篇遂失惊证方治,惟余莫头莫脑有如错简之“火邪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主之”之下半条。然而正亦幸其遗有此半条,于是乎原书之本样如何,王叔和当年如何撰次,一一皆可因兹遗迹而案得其实。既又持之以观,于是乎“诸可不可篇”之所以羼②入有论“心下者”数条,此篇之所以徒然只“心下者,半夏麻黄丸主之”一条,皆得豁焉而昭晰乎其故矣。

参考文献

中医古籍校注释译丛书《汤液经钩考》,杨绍伊辑复,陈居伟、郭玉晶校注,学出版社,2012年8月第 1 版,p.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