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和所以必以“卒病论”撰而次入于“诸可不可篇”中者,此则为其撰作终始一贯之意,即欲“仓卒寻按,易见其要”是也。初撰欲“易见其要”,故以“卒病论”并入“诸可不可篇”。此虽欲“易见其要”,犹未彻底“易见其要”。三撰又以“诸可不可篇”,并为太阳、阳明、少阴、厥阴四篇,此之欲“易见其要”,乃得彻底“易见其要”。惟有“痉、湿、暍”三门,因其非是伤寒,自始至终无放处,故别见之。此即“三阳三阴篇”前有“痉、湿、暍”一篇之由来也。“三阳三阴篇”后,有“霍乱”一篇者,此亦由并“卒病论”于《伤寒论》中之故。案叔和初撰,已以“霍乱病,热多欲饮水,属五苓散”一条,次入“可水篇”,是初撰尚认霍乱为系属伤寒者也。三撰则别论之,不以之次入“三阳三阴篇”中者,因其论文中,有“本是霍乱,今是伤寒”一语,故又疑其非是伤寒。疑之,故不敢轻以之次入“三阳三阴篇”内,而谨以之附于“三阳三阴篇”末。此即“三阳三阴篇”末有“霍乱”一篇之由来也。
参考文献
中医古籍校注释译丛书《汤液经钩考》,杨绍伊辑复,陈居伟、郭玉晶校注,学苑出版社,2012年8月第 1 版,p.56
点击这里,你可以编辑此网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