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病形脉诊》一卷,古医籍及簿录均未收其目,撰人姓名不详,最早收入《黄帝内经》的《针经》(即《九卷》)一书中。但《针经》古传本早佚,其传世本即《灵枢经》收入在“邪气脏腑病形”一篇中。此外在《甲乙经》卷四“病形脉诊第二下”《黄帝内经太素》卷十五“五脏脉诊”及脉经》卷三的第1~第5各篇中均有收录。
此卷子(P.3481)正、背两面书写,背面书写佛典,正面即此书。其首尾均残,高27厘米,共存13行文字。将其与传世本《灵枢经》对照时,基本与“邪气脏腑病形”的部分文字相同。现根据《甲乙经》的该篇篇目称为《病形脉诊》。
此书抄写年代据书中不避“世”字讳(原文当为“泄”,讹为“世”字),知其为唐太宗以前写本。
正文
问曰:脉之缓、急、小、大、滑、涩之形病何如? 对曰:心脉急甚为瘈疭。微急为心痛引背,食不下。缓甚为狂笑。微缓为伏梁,在心下,上下行,时唾血。大甚为喉吤;微大为心痹引背,善泪出。小甚为善哕;微小为消瘅。滑甚为善渴;微滑为心疝引脐,少腹鸣。涩甚为厥;微涩为血溢,维厥,耳鸣,癫疾。肺脉急甚为癫疾;微急为肺寒热,怠惰,咳唾血,引腰背胸,若鼻瘜肉不通。缓甚为多汗;微缓为痿瘘风,头以下汗出不可止。大甚为胫肿;微大为肺痹引胸背,起恶血。小甚为泄,微小为消瘅。滑甚为息贲上气。
参考文献
马继兴著《中国出土古医书考释与研究》中卷(p.021),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