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

其主骤注雷霆震惊,沉阴雨。《素问·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今本原文“沉阴雨”之“阴”,有版本作“霒”。王夫之《说文广义》:“霒晴”之“霒”从“雲”从“今”,“今”始有云尚未雨也。古文省“霒”作“侌”;“侌昜”,字本如此。加“阜(阝)”作“陰陽(阴阳)”者,则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如岳阳、河阴之类是已。俗书概作“阴阳”, 非也。另,(《说文解字》未收录“阜”字头,参考“𠼛”字:古文,上象累高,下象可拾级而上。)晋蕃按:《经》作“霒”,注作“阴”。《大戴礼记·文王官人》篇“考其霒昜以观其诚”,注:“阴阳犹隐显也。”《月令》“季春行秋令,则天多沉阴”,《经》《传》皆以“阴”为之。

参考链接:《内经》所引古医书 – kege.org.cn

参考文献

田晋蕃著《内经素问校证》(p.224),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年12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