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液:心主汗,肝主,肺主涕,肾主,脾主,此五液所出也。《灵枢经·九针论第七十八》

按王冰《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藏化液”注:“泄于皮腠”者为“汗”,“润于鼻窍”者为“涕”,“注于眼目” 者为“泪”,“溢于唇口”者为“”,“生于牙齿”者为“” 也。《说文》无“泪”字,目液本做作“涕”。如《礼记·檀 弓上》说:“垂涕。”陆德明《经典释义》说:“涕音他计反,音夷,自目曰涕,自鼻曰。”孔颖达疏:“目垂于涕, 鼻垂于。”《说文·部》说:“涕,也,从,弟声。” 段玉裁注:“按‘也’二字,当作“目液也’三字,转写之 误也。《毛传》皆云‘自目出为涕’,《篇》《韵》皆云目 汁’,非其义。”《说文·部》又说:“潸,涕流貌,从, 散省声。《诗》曰:‘潸焉出涕。’”段玉裁注引《毛传》: “潸,涕下貌。”可见“涕”本是“目液”殆无疑义矣。

“涕”,在《黄帝内经》里失去“目液”之本义而取“鼻 液”之“”,故其全书无“”字。凡论述“鼻液”者,皆以其“涕”字称之,如上引《素问·宣明五气篇》之“肺为涕”, 《灵枢·九针论》之“肺主涕”,以及《素问·解精微论篇》之“故 脑渗为涕”,《素问·气厥论篇》之“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 等等,甚至《素问·评热病论篇》之劳风出青黄涕”,虽 非“鼻液”,亦名之曰“涕”,因《黄帝内经》无“”字, 且肺在变动为而主涕然也。

“溢于唇口”为“”,“生于牙齿”为“”,二者在“五藏化液”之整体功能活动中,以维护其协调平衡。《说文·口部》说:“,口液也,从口,垂声,涶, 或从。”《说文·部》说:“㳄,慕欲口液也,从欠, 凡㳄之属皆从㳄。”段玉裁注:“有所慕欲而口生液也,故其字从欠,俗作。”是“”训“口液”,而“”训“慕欲口液”也。其为“口液”则一,有“慕欲”之“口液”则为“”, 无“慕欲”之“口液”则为“”也。与王冰之注“”“” 有别。

灵枢经·口问》说:“人之下者,何气使然?岐伯曰: 欲食者,皆入于胃,胃中则虫动,虫动则胃缓,胃缓则泉开, 故下。”《灵枢经·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说:“中则胃中消谷,消谷 则虫上下作,肠胃充郭故胃缓,胃缓则气逆,故出。”据此, 则“”“”一也,无分于“溢于唇口”“生于牙齿”也。

参考文献

《李今庸黄帝内经考义》P240,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