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脱者,指“脉绝”、“脉不至”,按之其脉不来而指下无脉跳动也,非真脱。
(1)脉脱者,其脉空虚。《灵枢经·决气第三十》
(2)问曰:脉脱入脏即死,入腑即愈,何谓也?师曰:非为一病,百病皆然。譬如浸淫疮,从口起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来入口者,不可治。病在外者可治,入里者即死。《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清代尤怡注说:“脉脱者,邪气乍加,正气被遏,经隧不通,脉绝似脱,非真脱也, 盖即‘暴厥’之属。经曰:‘趺阳脉不出,脾不上下,身冷肤 鞕。’即‘脉脱’之谓也。”脉脱每见于暴厥病人,亦见于三阴病患者。前者因邪气猝遏血脉不通而无脉,后者乃正气衰竭 血脉无流而无脉。二者的病因病机以及病情虽不同,然其为“脉脱”而按之指下无脉跳动则一。
《后汉书·隗嚣公孙述列传》说:“鱼不可脱于渊。”李贤注:“脱, 失也。”所谓“脉脱”者, 乃“脉失去之”也。故《灵枢经·决气第三十》之“其脉空虚”,不是指“脉空无血”的“芤脉”,而是说的 按之其脉“空虚无有”,就是所谓“脉绝”,所谓“脉不至”, 按之其脉不来而指下无脉跳动也。“
参考文献
李今庸著《古医书研究》P182,学苑出版社,2019年7月第1版;《李今庸黄帝内经考义》P211,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