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针道于夫子,众多毕悉矣。夫子之道应失,而据未有坚然者也,夫子之问学熟乎?将审察于物而心生之乎?岐伯曰:圣人之为道者,上合于,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必有明法,以起度数,法式检押1,乃后可传焉。故匠人不能释寸而意短长,废绳墨而起平也,工人不能置规而为圆,去矩而为方。知用此者,固自然之物,易用之教,逆顺之常也。

黄帝曰:愿闻自然奈何?岐伯曰:临深决,不用功力,而也;循掘决冲,而经可通也。此言气之滑涩,血之清浊,行之逆顺也。

黄帝曰:愿闻人之白黑、肥瘦、少长,各有数乎?岐伯曰:年壮大,血气充盈,肤革坚固,因加以邪,刺此者,深而留之。此肥人也。广肩腋,项肉,厚皮而黑色,唇临临然,其血黑以浊,其气涩以迟,其为人也,贪于取与,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数也。

黄帝曰:刺瘦人奈何?岐伯曰:瘦人者,皮色少,肉然,唇轻言,其血清气滑,易脱于气,易损于血,刺此者,浅而疾之。

黄帝曰:刺常人奈何?岐伯曰:视其白黑,各为调之,其端正敦厚者,其血气和调,刺此者,无失常数也。

黄帝曰:刺壮士真骨者奈何?岐伯曰:刺壮士真骨,坚肉缓节监监然,此人重则气涩血浊,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数;劲则气滑血清,刺此者,浅而疾之。

黄帝曰:刺婴儿奈何?岐伯曰: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刺此者,以毫针,浅刺而疾发针,日再可也。

黄帝曰:临深决奈何?岐伯曰:血清气滑,疾泻之,则气焉。黄帝曰:循掘决冲奈何?岐伯曰:血浊气涩,疾泻之,则经可通也。

黄帝曰:行之逆顺奈何?岐伯曰: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2

故阴气从足上行至头,而下行循臂至指端;阳气从手上行至头,而下行至足。《素问·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手之三阴,从脏走手:
手太阴,起于中焦···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出其端。
手少阴,起于心中···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起于胸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手之三阳,从手走头:
大肠手阳明,起于大指次指之端···上挟鼻孔。
小肠手太阳,起于小指之端···至目内,斜络于颧。
三焦手少阳,起于小指次指之端···至目锐

足之三阳,从头走足:
足阳明,起于鼻···入大指间,出其端。
膀胱足太阳,起于目内···至小指外侧。
足少阳,起于目锐···还贯爪甲,出三毛。

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足太阴,起于大指之端···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足少阴,起于小指之下···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肝足阴之,起于大指丛毛之际···复从肝别贯,上注肺。
灵枢经·经脉第十》

黄帝曰:少阴之独下行何也?岐伯曰:不然。夫冲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五脏六腑皆禀焉。其上者,出于颃颡,渗诸阳,灌诸精;其下者,注少阴之大络,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入中,伏行骨内,下至内踝之后属而别:其下者,并于少阴之经,渗三阴;其前者,伏行出跗属,下循,入大指间,渗诸络而温肌肉。故别络结则上不动,不动则则寒矣。黄帝曰:何以明之?岐伯曰:以言导之,切而验之,其非必动,然后乃可明逆顺之行也。

黄帝曰:窘乎哉!圣人之为道也,明于日月,微于毫厘,其非夫子,孰能道之也。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