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详情

肺之,喘而两胠。肝,两胠,卧则惊,不得小便。《素问·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胠,异体字为𦛱
原文“喘而两胠”之“胠”字,《太素》作“(脅)”。晋蕃按:《广雅》“膀胠”并谓之“”。盖析言之曰胠,浑言之曰。晋蕃按:《广雅》“膀胠”并谓之“”。盖析言之曰胠,浑言之曰
“肝,两胠”之“胠”字,晋蕃按:上节《太素》变“胠”言“”者,盖浑言之,举“”以该“胠”也。此节《甲乙》变“胠”言“下”者,仍析言之,指“下”为“胠”也。《五脏生成篇》王注云:“胠,谓上也”,则以“上”为“胠”,不以“下”为“胠”。《说文》“胠,亦下也”(亦、腋古今字),“,两膀也”,据《灵枢·骨度》篇腋在柱骨之下(柱骨,颈项根骨也),腋下为胠,是上而非下矣。然《太素》杨上善注云:“两胠,谓在侧箱两肋下空处。肝腑足少阳行在下,故肝两胠”,则明谓胠在下。“胠(𦛱)”之右旁从谷,谷为口上阿(段氏玉云:“凡曲处皆得称阿”),杨以空处为胠,与谷义合,知王作“上”,或是误文。《说文》于“胳”训“亦下”,于“胠”同训“亦下”。“亦下”者,统词也。未皇甫谧以胠为下之明析。
参考文献
田晋蕃著《内经素问校证》(p.180),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年12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