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节之傍,中有小心。《素问·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原文“七节之傍,中有小心”,新校正云:按《太素》“小心”作“志心”。晋蕃按:《甲乙经》亦作“志心”。肾当十四椎下,自下数之则当七节为肾,肾曰“志”,故日“志心”。参考文献:田晋蕃著《内经素问校证》(p.190),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年12月第1版

“小心”为何,注家颇有争议。“小心”为胆之说,似更妥。《灵枢经·本输第二》:“胆者,中精之府”。《素问·五藏别论篇第十一》称之为“奇恒之府”。另外,《素问》中还有关于“胆”的功能描述:“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凡十一藏,取决于胆”,说明“胆”具有类似“心”的功能。《灵枢经·经脉第十》:“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灵枢经·邪气脏腑病形第四》:“胆病者,善太息····心下澹澹,恐人将捕之”。《灵枢经·四时气第十九》:“····心中憺憺,恐人将捕之,邪在胆”。《素问·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与《灵枢经·九针论第七十八》所载“胆为怒”。另,《华氏中藏经》:“胆则多睡,胆冷则无眠”,如此等等,“胆”明显与“心”相关。《灵枢经·口问二十八》:“人之太息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忧思则心系急,心系急则气道约,约则不利,故太息以伸出之。补手少阴、心主、足少阳。”此处说明太息由于“忧思-心系急-气道约”,治疗不仅“补手少阴心主”,还要取“足少阳胆经”,这正说明“胆”“心”之间的关系紧密。所以后世《医学入门·藏府总论》中注引《五藏穿凿论》谓“心与胆相通”。“胆”称为“小心”当之无愧也。参考文献: 李今庸著《古医书研究》(p.154),学出版社,2019年7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