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曰:余愿闻五十营奈何?岐伯答曰:天周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人气行一周千八分,日行二十八宿。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周身十六丈二尺,以应二十八宿,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故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十息,气行六尺;二十七息,气行一丈六尺二寸,日行二分;二百七十息,气行十六丈二尺,气行交通于中,一周于身,水下二刻,日行二十分有奇;五百四十息,气行再周于身,水下四刻,日行四十分有奇;二千七百息,气行十周于身,水下二十刻,日行五宿二十分;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五十营于身,水下百刻,日行二十八宿,漏水皆尽,脉终矣。所谓交通者,并行一数也,故五十营备,得尽天地之寿矣,凡行八百一十丈也。《灵枢经·五十营第十五》
自《黄帝内经》以来,有关人体经脉如果只算十二正经,则只有24条,若加上奇经八脉,则多达36条,均不符合二十八脉之数。为此,《灵枢·脉度》在计算经脉长度时,只计算十二经脉及督脉、任脉、脉之数,同时由于脉有阴、阳之分,均为左右对称循行,全部加入则为30条经脉,因此产生了“脉有阴阳,何脉当其数”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黄帝内经》采取了“男子数其阳,女子数其阴,当数者为经,其不当数者为络也”的策略。同一条脉,在男子为经脉,在女子为络脉,反之亦然。其目的无非是凑足二十八脉之数,以应天道二十八宿。
有趣的是《素问·气府论》将任、督二脉“脉气所发者”分别定为二十八穴,大概是因为任督二脉相交形成气血循环的小环路,在此环路上,亦上应天周二十八宿,而将腧穴数分别确定为二十八个。诚如张介宾《类经·经络类》言:“其在人者,故有气穴、气府及孙络、溪谷、骨度之分,亦无往而不相应,此正天人气数之合也。”
黄龙祥认为,此篇原文从《脉经·诊损至脉第五》所载扁鹊医书“气血循环”的文字改编而来,耐人寻味的改动一是将扁鹊原文“十二辰”改作“二十八宿”,为“二十八脉”的出场拱出一条道;二是将“五十度”改作“五十营”,为营气的出场埋下伏笔。此外,还增加了营卫之气循环与日行二十八宿分度的内容。如此引导出二十八宿与营卫之气运行的两个主要数据:一是天周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
参考文献
邢玉瑞著《中医模型化推理研究》p.78-79,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年5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