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痓(chì)

“痓”有拘急之义。《甲乙经·卷四第一下》:“心大, 痫痓筋挛。肝大, 痫痓筋挛。”《素问·大奇论篇第四十八》载此文为 “心大, 痫瘛筋挛。肝大, 痫瘛筋挛。”《脉经·卷五第五》载此文为“心大, 痫筋挛。肝大, 痫筋挛。”是此文“痓”字,《素问》作“”,《脉经》作“”, 表明痓、三字异而字同也。

素问·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说: “····筋相引而急,病名曰”。是“痓”乃“筋相引”而“挛 缩”以致“手足拘急”,其“手足拘急”已则必又为之“缓纵”也。

(二)

中医古籍的影响最大且至今仍未正确认识的误字当数“”的俗讹字“痓”。关于“”之误写作“痓”,不仅古医家早有专论,文字学家也有考辨。例如南宋文字学家戴侗作《六书故》曰:“医书云痓亦作。考之《说文》,合之以声,痓乃之讹,当定为。”笔者30年前校《甲乙经》校语多很简略,独对此误解最多、影响最大的“痓”字考辨用了整整一页纸的篇幅,之后又先后有中医文献研究专家和文字学家通过俗字研究,详细考辨了“痓”如何从“”演变的具体过程。然而至今仍有个别中医专家坚持古人和前人的错误观点,认为“痓”非病,而是小儿病,音义皆与“”不同,别为一字。限于篇幅不再就此专论,窃以为在这类问题上应当尊重古今文字学专家的研究成果,中医人不必在这一点上强调自身学科的特殊性,没有必要专为肿病造一字“”。为“痓”的合法性辩护需要足够多和强的证据,不能以一个特例、一个孤证去推翻古今文字学家从大量文献中总结出的通例。

参考链接:痉 – kege.org.cn

参考文献
(一)李今庸著《古医书研究》(p.210),学出版社,2019年7月第1版

(二)黄龙祥撰《中医古籍校勘的新思考与新探析》,《中医文献》杂志,2021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