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此卷子(IIX-285)仅存两个残片,系西域和阗出土,今称为甲卷、乙卷,均缺首尾。日人三木荣曾称为《针灸甲乙经》,今据小曾户洋考察应系《黄帝明堂经》 古传本之一种。此卷子的孔穴排列顺序与《医心方》卷二所引《明堂经》佚文全同,内容也基本相同。惟因《医心方》所引原文略有删节,故此残卷中多出的文字又可通过《外台秘要》卷三十九所引《明堂经》佚文弥补而证实。今存甲卷共16 行2字,有部分残损,内容记有(胃三焦)、肾、大肠及膀胱六穴刺灸法及部位、主治。乙卷共21行,缺卷子下半截。内容记有(白)、上膠、中膠、 下膠、附分及(魄户)七穴刺灸法及部位、主治,共18行。两卷子间,以《医心方》本相校,尚缺中一穴全文及白的大半文字约10余行。足征二卷有前后衔接关系。
正文
甲卷
挛食1····
旁各一寸半,大阳之会。正坐2
食饮不下,肠鸣,3
胀,欲呕,时泄注4
:在第十四椎下两旁各一寸半。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壮。主腰痛不可俯仰反侧,,寒,食多,食羸瘦,两难以息,心下痛,心如,下引脊,少腹急痛,,面黑,目芒芒,喘咳少气,溺善滑出,,风头痛如破,足寒如冰,头重,身,振慓,腰中四肢泺欲呕,腹XX寒中洞泄,食不化,骨寒,X,溲难,腹XX不得息。
大肠:在第十六椎下两旁各一寸半。刺入三分,留六呼,灸三壮。灸主大肠传气,按之如覆杯,食饮不下,善噎,肠中善鸣,腹面肿,暴泄及腰痛。
小肠:在第十八椎下两旁各一寸半。刺入三分,留六呼,灸三壮。主小腹痛,控囊X,腰脊疝痛,上冲心,小肠切痛,腰脊强,溺难黄,舌干。
膀胱:在第十九椎下两旁各一寸半。刺入三分,灸三壮XX。
乙卷
XX重不能举5
  上𢨺:在第一空,在腰髁下一寸侠脊陷者中,足太阳、少阳之络,刺入二寸,留七呼,灸三壮。主腰脊痛而清,善,阴跳骞,汗不出,绝子,疟寒XX。或结反折
次𢨺:在第二空夹脊陷者中,刺入三寸,灸三壮。阳明所结。主腰痛快快然,不可以俯仰,腰以下至足不仁,脊背寒,白注,心下积胀,X先取缺盆,后取尾等八𢨺。要。
中𢨺:在第三空夹脊陷者中,灸三壮。阴、少阴所结。主腰痛,大便难,飧泄中寒,女子时白,气,月事通少,男子小肠胀。
下𢨺:在第四空夹脊陷者中,刺入二寸,灸三壮。XX少阴所结。主腰痛不可反侧,女子下苍汁不禁,XX。刺腰X者,两X上XX,肠澼泄注。
右背第二行,二十穴6
附分:在第二椎附项XX会,刺入八分,灸五壮,主XX。 魄户:在第三椎下两旁XX。
参考文献
马继兴著《中国出土古医书考释与研究》中卷(p.835),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