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四十四法,方一十一首。

伤寒论 卷第九

大法,秋宜下。

凡可下者,用汤胜丸散,中病便止,不必尽剂也。

阳明病,发,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柴胡汤。方一。一法用小承气汤。

柴胡八两 枳实四枚,炙 生姜五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半夏半升,洗

上七味,以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更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一方云,加大黄二两,不加,恐不成大柴胡汤。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方二。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 芒消三合

上四味,以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消,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少阴病,六七日腹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三。用前第二方。

少阴病,下利,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柴胡大承气汤。四。用前第二方。

下利,三部皆平,按之心下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五。用前第二方。

下利迟而滑者,内实也,利未欲止,当下之,宜大承气汤。六。用前第二方。

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滑而数者,有宿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七。用前第二方。

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浮而大,按之反涩,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八。用前第二方。

下利,不欲食者,以有宿食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九。用前第二方。

下利差,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十。用前第二方。

病腹中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承气、大柴胡汤。十一。用前第一、第二方。

下利反滑,当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气汤。十二。用前第二方。

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柴胡、大承气汤。十三。用前第一第二方。

伤寒沉,沉者,内实也,下之解,宜大柴胡汤。十四。用前第一方。

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大柴胡汤。十五。用前第一、第二方。

太阳病未解,阴阳俱停一作微,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但阴微一作实者,下之而解,宜大柴胡汤。十六。用前第一方。一法用调胃承气汤。

双弦而迟者,必心下大而紧者,阳中有阴也,可下之,宜大承气汤。十七。用前第二方。

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状,下之则和。十八。结胸门用大陷胸丸。

病人无表里证,发七八日,虽浮数者,可下之,宜大柴胡汤。十九。用前第一方。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者,以在下焦,少腹当,而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在里故也,宜下之,以抵当汤。方二十。

蛭三十枚,熬 桃仁二十枚,去皮尖 虻虫三十枚,去翅足,熬 大黄三两,去皮,破六片

上四味,以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者,更服。

太阳病,身黄,沉结,少腹,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者,血证谛,属抵当汤证。二十一。用前第二十方。

伤寒,少腹,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宜抵当丸。方二十二。

大黄三两 桃仁二十五个,去皮尖 虻虫去翅足,熬 蛭各二十个,熬

上四味,捣筛,为四丸,以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时当下血,不下者,更服。

阳明病,发汗出者,此为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浆者,以瘀在里,身必发黄,宜下之,以茵陈蒿汤。方二十三。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个,擘 大黄二两,破

上三味,以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阳明证,其人喜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屎虽,大便反易,其色必黑,宜抵当汤下之。二十四。用前第二十方。

汗一作卧出img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下之早者,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愈,宜大柴胡、大承气汤。二十五。用前第一第二方。

病人烦,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所发者,属阳明也。实者,可下之,宜大柴胡、大承气汤。二十六。用前第一第二方。

阳明病,img语,有潮,反不能食者,胃中有燥屎五六枚也;能食者,但耳,属大承气汤证。二十七。用前第二方。

下利img语者,有燥屎也,属小承气汤。二十八

大黄四两 厚朴二两,炙,去皮 枳实三枚,炙

上三味,以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更衣者,勿服之。

得病二三日,弱,无太阳柴胡证,烦,心下痞,至四五日,虽能食,以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大便,但初头,后必溏,此未定成也,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乃

可攻之,宜大承气汤。二十九。用前第二方。一云大柴胡汤。

太阳病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imgimg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引下痛,干呕则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属十枣汤。方三十。

芫花熬 甘遂 大戟各等分。

上三味,各异捣筛秤已,合治之,以一升半,煮大肥枣十枚,取八合,去枣,内药末,强人服重一钱匕,羸人半钱,温服之,平旦服。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粥自养。

太阳病不解,结膀胱,其人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未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方三十一。

桃仁五十枚,去皮尖 大黄四两 甘草二两,炙 芒消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上五味,以七升,煮四物,取二升半,去滓,内芒消,更上火煎微沸,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者,属茵陈蒿汤证。三十二。用前第二十三方。

伤寒,汗出不解,心中痞,呕吐而下利者,属大柴胡汤证。三十三。用前第一方。

伤寒十余日,结在里,复往来寒者,属大柴胡汤证。三十四。用前第一方。

但结胸,无大者,以结在胸也,但头微汗出者,属大陷胸汤。方三十五。

大黄六两 芒消一升 甘遂末一钱匕

上三味,以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消,更煮一二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

伤寒六七日,结胸实,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者,属大陷胸汤证。三十六。用前第三十五方。

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img语,属小承气汤证。三十七。用前第二十八方。

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属调胃承气汤。方三十八。

大黄四两,酒洗 甘草二两,炙 芒消半升

上三味,以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消,更上火微煮令沸,温顿服之。

阳明病,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而喘,有潮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也,大承气汤主之。汗出多,微发恶寒者,外未解也,桂枝汤主之。其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腹大不通者,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三十九。大承气汤用前第二方,小承气用前第二十八方。

桂枝汤

桂枝去皮 芍药 生姜切,各三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服汤后,饮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取微似汗。

阳明病,潮,大便微者,可与大承气汤;不者,不可与之。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不转失气者,此但初头,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不能食也,欲饮者,与。其后发者,大便必复而少

也,宜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失气者,慎不可攻也。四十。并用前方。

阳明病,img语,发潮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不转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四十一。用前第二十八方。

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手足imgimg汗出,大便难,而img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四十二。用前第二方。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喘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属大承气汤证。四十三。用前第二方。

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属大承气汤证。四十四。用前第二方。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