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献《不知名氏辨脉法之二》曰:“右肾及手心主合三焦三焦气有名无,在手名少阳,在足名巨阳,并伏行不见。”

《千金要方·卷二十·膀胱论第一》:“黄帝问曰:夫五脏各一名一,肾乃独两何也?岐伯对曰:膀胱为腑,有二处,肾亦二应,左肾合膀胱,右肾合三焦”,认为右肾与三焦相合。本段文字今虽不见于《千金要方》之前的传世医籍,但据其语言风,似属亡佚古医经之论。这可能是古人针对五藏六府相互配属时五与六无法相合的逻辑矛盾而做出的理论说明:六府三焦孤出,而五藏中肾却恰好左右有二,故将右肾与三焦相合就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而将右肾与三焦相合在医理上亦完全成立:《內经》中,肾主司一身之液,如《素问·逆调论》:“肾者藏,主津液”,《素问·水热穴论》:“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而从其类也”。肾主液之功能又与膀胱、三焦之功能密切相关。其中膀胱主贮藏津液,如《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灵枢·本输》:“膀胱者,津液之府也”;三焦主运行液,如《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者,决渎之官,道出焉”,《灵枢·本输》:“三焦者,中渎之府也,道出焉”。一运一藏,肾主液的功能方才得以发挥与体现。故“左肾合膀胱,右肾合三焦”。

上文“三焦在足名巨阳”又是什意思呢?如前文所言,膀胱与三焦在人体津液谢中一运一藏,功能上彼此配合。而功能上的配合必有结构上的关联,这是一个逻辑的必然。故《灵枢·本输》讲:“三焦者,中渎之府也,道出焉,属膀胱”,认为三焦在结构上与膀胱相互连属。十二经中属膀胱的经足太阳经,足太阳又名巨阳,故三焦便又与足巨阳相连。“三焦在足名巨阳”一语实际上是说明了三焦与膀胱在功能上彼此配合,结构上相互连属的密切关系。

参考文献
田永衍撰《敦煌文献<不知名氏辨脉法之二>、<玄感脉经>考论三则》,《敦煌学辑刊》 2014年第4期 P105-1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