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正文
三部者,谓寸口为上部,近掌,法天;中为关,法人;尺为下部,法地。三部辄相去寸,共成三寸。
一法:寸口位八分,关上位三分,尺中位八分,为共成一寸九分。
三部之中各有三候,三候之中各有天、地、人,共成九候。三部凡合一寸九分,是一位。
又三部九候者,以候九脏之气。九脏者—-形脏四,头角、耳目、口齿、胸中也1;神脏五,心肝脾肺肾也。合为九天。
耳目者X。
口齿者,骨之本,能摧腐五谷,周养身体,故上部X。
心者,X生,故中部之人以候之。
胸中者,三焦之所合,X中X,故中部之地以候之。
肝者,在人隔中X。
脾者,X。
肾者,在下,人精气之本,故下部之地以候之。
X者,察三部之中,有独大、独小、独热、独寒、独疾、独迟、独陷,此七者谓之诊。
夫脉人常脉,寸口者,是手X之,行水者有鱼,手太阴亦有鱼,主于魂魄X是故脉之决死生也。
十二经皆有动脉,而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者何?寸口,脉大会,手太阴之脉动也。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亦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人一日一夜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身,漏下百刻。荣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二十五度,行为一周,而复会于手太阴寸口。寸口者,五脏六腑之所终始,故法于寸口也。
诊法常以平旦者何?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
平旦阴阳俱在于寸口,阴阳未分,其气未行,饮食未进,是以脉必审而知之,其为调也。
寸口,脉之要会。从关至尺,是尺内也,阴之所治。从关至鱼,是寸内也,阳之所治。
寸口、关上二部而为阳之脉,阳脉常浮速。尺中一部常沉而迟。关前为阳,关后为阴。阳数则吐,阴数则下。阳弦头痛,阴弦腹痛。
九候相应,不得相失。一候后则病,二候后则病甚,三候后则危。所谓后者,应不俱。
切脉之法,初下指令切骨徐徐,举指令指下有三大豆之重也。三部和同者,病虽困不死也。
初持脉如三菽之重,皮毛相得,肺脉也。如六菽之重,与肌肉相得者,心脉。如九菽之重,与筋平者,肝脉。如十二菽重者,在下,脾脉也。按之至骨,举指来疾者,肾脉也。
凡持脉,当视其人大小、长短及性之迟急,消息之,各欲得称。其人形性,顺之则生,逆之则死。人大而得细脉,此为逆。人小而得大脉,亦为逆。人短脉短,人长则长脉。性急脉则蹫蹂駃,性靖则脉迟。人壮脉欲大,人瘦脉欲小。夫妇人脉常较弱于丈夫。小儿四、五岁脉实自駃,其呼吸之间八至也。
凡脉法,一呼一吸为一息。凡切脉,一呼再至,一吸亦至,定息其间并五至。其脉一体,不大不小是为平脉。
若为一呼三至,一吸亦三至,为如得病。其脉前大后小,则为头痛目眩;前小后大,则为胸满短气。
脉一呼四至,一吸四至,病适欲成。其脉洪大者,则劳X。其脉沉细者,则为腹中痛急。其脉滑者,则露湿冷。
脉人一呼五至者,其人当困。脉沉细者,困在夜。脉浮大者,困在昼。脉不大不小者,虽困可救。脉乍大乍小,难治。
脉一呼六至,一吸六至,为死人脉也。其脉沉细者夜死,浮大者昼死。
一呼一至,一吸一至,名为损。其虽行,方当著床,其血脉已病故也。
弦,阳。按之如琴弦,三关通度,梗梗正直,无有曲挠,名曰弦。一曰:按之如琴弦,故曰弦。
浮,阳。按之不足,举之有余,名浮。一曰:其来去急,皆名浮。
滑,阳。按之如动珠子,名曰滑。
实,阳。按之洪大牢强,名曰实。
革,阳。按之实弦,名曰革,其脉有似沉伏也。
沉,阴。按之有余,举之不足,名曰沉。
涩,阴。按之促数浮短,如刮竹皮,轻手乃得,重手离其处。或多入少出,名曰涩。
紧,阴。按之短实而数,又似切绳,名曰紧。一曰:来如切绳,名曰紧。
伏,阴。按之至骨乃得,举之不足,命曰伏。按之乃得,举之不足,名曰伏也。
濡,阴。按之无有,举之有余。或帛衣在水于X肌肉,故知得软。按之无有,举之有余,名曰濡。
弱,阳。按之尽牢,举之无有,名曰弱。按之乃得,举之无有,软而知细,名曰弱也。
迟,阴。按之尽牢,举之无有,不前不去,但出不入,如鱼之食于筋中,名曰迟。一曰:按之尽牢,举之无有,名曰迟。
芤,阴。按之无有,举之来至,两旁实中央空者,芤。
牢,按之实,名曰牢。其脉又似沉伏也。
细,阴。按之迟细,名曰细也。
缓,阴。按之郱郱者,名曰缓。
虚,阴。按之大而迟,名曰虚。
软,阴。按之浮而随,名曰软也。
促,阴。按之来数,时一止,名曰促。
微,阴。按之短小,至不动摇,若有若无,或复浮伯而细急,轻手乃得,重手不得,名曰微。
结,阴。脉来动而中一止,按之数,中还者,举指则动,名曰结。
代,阴,脉动而中一止,不能自还,困复动,名曰代。代者,阴也。得此脉者死。
如屋漏,屋漏者,绝一止,时时起而不故相连2是。
如雀啄,雀啄者,顿来甚数,而如鱼是也。
如弹石,弹石者,劈劈急也。
如解索,解索者,动数而随乱散,无复次结是也。
如虾之游,虾游者冉冉起而还退没,不知所存,又久乃复起,入辄迟而复去速是也。
如鱼翔,鱼翔者,鱼不行而掉尾,动身竦而位久也。
阴阳逆乘伏第三
参考文献
马继兴著《中国出土古医书考释与研究》中卷(p.172),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