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三部九候论》一卷,古医籍及簿录均未收其目撰人姓名不详,最早收入《黄帝内经》的《素问》一书中。全元起注本列入卷一,名“决死生”篇(据《素问》林亿等注),但其书已佚。唐代王冰注本列入卷六,名《素问·三部九候论第二十》。此外,魏晋之际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也收入卷四,名“三部九候第三”。隋唐之际杨上善注解的《黄帝内经太素》收入卷十四首篇(篇题亡佚)。
此卷子(R3287)首尾均残,有上下栏框及行线,高28.5厘米,在每节之首多用朱笔作“、”或“O”标记,共存149行文字。前后连续抄录五书,依次是:《三部九候论》、《伤寒论乙本》、《亡名氏脉经第一种》《伤寒论丙本》及《亡名氏脉经第二种》。此书即其中第1种,相当于第1~第31行。将其与传世本《素问》对照,基本与《素问·三部九候论第二十》的绝大部分文字相同,现仍据传世本《素问》篇目称为《三部九候论》。
此书抄写年代据书中不避六朝梁武帝父萧顺讳之“顺”字,及唐睿宗李旦讳之“”字,又同一卷子(P.3287)中避唐太宗李世民讳之“世”字(见《伤寒论乙本》“世”字缺笔,《亡名氏脉经第二种》曲写“葉”字)及唐高宗李治讳之“治”字(见《伤寒论乙本》及《亡名氏脉经第二种》均“治”字缺末笔),知其为唐高宗时写本。
正文
参考文献
马继兴著《中国出土古医书考释与研究》中卷(p.012),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