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口见(?),不能息,为(身)反折,为痫(原作“间”)。张家山汉简<脉书>“病候”》

(1)(Chì Zòng),亦单曰“”,乃“痫病”之症候,类似今人所谓“抽搐”。

(2)病筋相引而急,病名曰。《素问·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

(3),有异体字“”。

(4)“𤸪”,又作“”,作“”,作“”,其义参考上方解释。

灵枢·邪气藏府病》说:“脾脉急甚为。”杨上 善《太素·五藏诊》注:“手足引牵来去,故曰也。”《说文·疒部》说:“,小儿病也,从疒,恝声。”段玉裁 注:“《急就篇》亦云‘’。师古云:‘即今痫病… 之言也,之言纵也。”《广雅·释言》说:“,也。” 王念孙疏证:“之言,之言也。”《潜夫论·忠贵》说:“婴儿常病伤饱也…哺乳太多则必纵而生痫。”汪继培笺:“戴侗《六书故》云:‘,谓小儿风惊,乍乍纵。 ,搐也,纵则而乍舒也。’”或言“之言,之 言纵”,或言“手足引牵来去”,或言“,搐也,纵则而乍舒也”,皆谓时发四肢抽搐也。痫瘛者,抽搐间歇而发也, 故谓之痫,《素问·大奇论篇》所谓“心大,痫瘛筋挛, 肝小急,痫瘛筋挛”,《灵枢经·经筋》“病在此者,主痫瘛”皆是也。者,在此其义有二: (1)为“”“痫瘛” 之“”,属“痫病”的一个主要症状特征,如《说文·疒 部》《素问·大奇论篇》之“”;(2)为人身某部筋肉跳之证象,与痫病无关。《素问·玉机真脏论篇》说:“病筋相引而急,病名曰。”王冰注:“阴气内弱,阳气外燔,筋 而自跳,故名曰。”俗有所谓“心惊肉跳”语。《素问·调经论篇》说:“····肌肉蠕动,命曰微风。”所谓“肌肉蠕 动”者,正是“肌肉跳”也。《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说:“诸风眩,皆属于肝。”又说:“司天,客胜则耳鸣眩。”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说:“凡此司天之政…三之 气…耳鸣眩。”《素问·五常政大论篇》说:“是谓启敕,其动疾。”王冰注:“,摇动也。”《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说:“阴之复…筋骨眩。”王冰注:“,谓肉中动也。”又说:“太阴之复…头顶痛重而尤甚。” 王冰注“头顶痛重则脑中尤甚”也。《灵枢经·经筋》亦有 “脚跳坚”之句,脚指“下肢”,坚读“急”,亦是说下肢跳 挛急之证也。者,《说文·目部》说:“,目动也。 目动者,目部筋肉跳也,俗云“眼跳”。引申之,凡谓身体筋肉跳动则曰“”,《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误服“大青龙汤”遂见“筋惕肉”是其义也。《素问·气交变大论篇》 说:“岁土不及,风乃大行…筋骨繇并,肌肉酸。”“岁不及,湿乃大行…复则…筋骨 并,肉瞤瘛。”《素问·五常政大论篇》说:“升明之经, 正阳而治…其病瞤瘛。”《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说:“少 阳所至为暴注,瞤瘛。”《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说:“少阳 之复,大将至…惊…乃瞤瘛。”谓发生“惊” 和“目部跳”也。《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说: “肝中风者,头目。”以阴经,上过目系,与督会于顶,风性动摇,致头目动也。同篇又说:“脾中风者····皮肉(原误为‘目’,今改)而短气。”以脾主肌肉四肢, 风行于肌肉四肢之间,动摇于外,故皮肉为之动也。《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说:“…心下,头眩,身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参考文献

(1)百度汉语

(2)汉典网站

(3)李今庸著《古医书研究》P140,学出版社,2019年7月第1版;《李今庸黄帝内经考义》P176,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

(4)马继兴著《马继兴医学文集》(p.264),中医古籍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