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三十九法。方三十首。并见太阳少阳合病法。

结胸,项强,如柔状,下则和,宜大陷胸丸。第一。六味。前后有结胸藏结病六证。

太阳病,心中懊img,阳气内陷,心下,大陷胸汤主之。第二。三味。

伤寒六七日,结胸实,沉紧,心下痛,大陷胸汤主之。第三。用前第二方。

伤寒十余日,结在里,往来寒者,与大柴胡汤。第四。八味。结附。

太阳病,重发汗,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燥而渴,潮,从心下至少腹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第五。用前第二方。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痛,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第六。三味。下有太阳病二证。

病在阳,应以汗解,反以潠,不得去,益烦不渴,服文蛤散,不差,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第七。文蛤散一味。五苓散五味。小陷胸汤用前第六方。白散三味。

太阳少阳并病,头痛,眩,心下痞者,刺肺、肝,不可发汗,发汗则img语,img语不止,当刺期门。第八。

妇人中风,经适来,迟,img语,当刺期门。第九。

妇人中风,七八日,寒,经适断,血结如疟状,小柴胡汤主之。第十。七味。

妇人伤寒,经适来,img语,无犯胃气,及上二焦,自愈。第十一。

伤寒六七日,发,微恶寒,支节疼,微呕,心下支结,柴胡桂枝汤主之。第十二。九味。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复下之,胸,小便不利,渴而不呕,头汗出,往来寒,心烦,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第十三。七味。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不欲食,大便细者,为阳微结,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第十四。用前第十方。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可与柴胡汤,蒸蒸而振,却发汗出解。心痛者,为结胸。但而不痛为痞,宜半夏泻心汤。第十五。七味。下有太阳并病并气痞二证。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乃可攻之,十枣汤主之。第十六。三味。下有太阳一证。

心下痞,按之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第十七。二味。

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第十八。四味。

心下痞,与泻心汤,不解者,五苓散主之。第十九。用前第七证方。

伤寒汗解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生姜泻心汤主之。第二十。八味。

伤寒中风,反下之,心下痞,医复下之,痞益甚,甘草泻心汤主之。第二十一。六味。

伤寒服药,利不止,心下痞,与理中,利益甚,宜石脂禹余粮汤。第二十二。二味。下有痞一证。

伤寒发汗,吐下,心下痞,噫不除者,旋覆赭汤主之。第二十三。七味。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者,可与黄杏子甘草石汤。第二十四。四味。

太阳病,外未除,数下之,遂协而利,桂枝人参汤主之。第二十五。五味。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不可攻痞,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第二十六。泻心汤用前第十七方。

伤寒,汗出不解,心中痞,呕吐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第二十七。用前第四方。

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浮,胸中痞,气上冲不得息,当吐之,宜瓜蒂散。第二十八。三味。下有不可与瓜蒂散证。

下素有痞,连脐痛,引少腹者,此名藏结。第二十九。

伤寒吐下后,不解,结在里,恶风,大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第三十。五味。下有不可与白虎证。

伤寒无大,口燥渴,背微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第三十一。用前方。

伤寒浮,发无汗,表未解,不可与白虎汤。渴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第三十二。用前第三十方。

太阳少阳并病,心下,颈项强而眩者,刺大椎、肺、肝,慎勿下之。第三十三。

太阳少阳合病,自下利,黄芩汤;呕,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第三十四。黄芩汤四味,加半夏生姜汤六味。

伤寒胸中有,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者,黄连汤主之。第三十五。七味。

伤寒八九日,风温相,身疼烦,不能转侧,不呕、不渴,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大便,一云脐下心下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第三十六。桂附汤加术汤并五味。

风湿相,骨节疼烦,痛不得屈伸,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第三十七。四味。

伤寒浮滑,此表有,里有寒,白虎汤主之。第三十八。四味。

伤寒,心动,炙甘草汤主之。第三十九。九味。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