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秋宜下。
凡可下者,以汤胜丸散,中病便止,不必尽三服。
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属大柴胡汤。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属承气汤。
少阴病六七日,腹满不大便者,急下之,属承气汤证。
少阴病,下利清水,色青者,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属大柴胡汤、承气汤证。
阳明与少阳合病而利,脉不负者为顺,负者失也。互相克贼为负。
滑而数者,有宿食,当下之,属大柴胡、承气汤证。
伤寒后脉沉,沉为内实,《玉函》云:脉沉实,沉实者,下之。下之解,属大柴胡汤证。
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微热者,此为实。急下之,属大柴胡汤、承气汤证。
太阳病未解,其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汗出解。但阳微者,先汗之而解;但阴微者,先下之而解。属大柴胡汤证。阴微一作尺实。
脉双弦迟,心下坚,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可下之,属承气汤证。
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痓状,下之即和。病者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可下之,属大柴胡汤证。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续在,其脉微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此热在下焦,少腹当坚而满,小便
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属抵当汤。
太阳病,身黄,其脉沉结,少腹坚,小便不利,为无血;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属抵当汤证。
伤寒有热而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此为血,当下之,属抵当丸证。
阳明病,发热而汗出,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但头汗出,其身无有,齐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属茵陈蒿汤。
阳明证,其人喜忘,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虽坚,大便必黑,属抵当汤证。汗出而谵语者,有燥屎在胃中,此风也。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则愈,属大柴胡汤、承气汤证。
病者烦热,汗出即解,复如疟状,日晡所发者,属阳明。脉实者,当下之,属大柴胡汤、承气汤证。阳明病,谵语,有潮热,而反不能食者,必有燥屎五六枚;若能食者,但坚耳,属承气汤证。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乃可攻之。其人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坚满,引胁下痛,呕则短气,汗出,不恶寒,此为表解里未和,属十枣汤。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之即愈。其外未解,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小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属桃人承气汤。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属大柴胡汤证。但结胸,无大热,此为水结在胸胁,头微汗出,与大陷胸汤。
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其脉沉紧,心下痛,按之如石坚,与大陷胸汤。
阳明病,其人汗多,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坚,坚者则谵语,属承气汤证。
阳明病,不吐下而心烦者,可与承气汤。
阳明病,其脉迟,虽汗出而不恶寒,其体一本作人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如此者,其外为解,可攻其里。若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坚,属承气汤。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满大而不大便者,属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下。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其脉滑疾,如此者,属承气汤。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失气者,复与一升;如不转失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此为里虚,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