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经者,言气之通天也,下经者,言病之变化也。《素问·病能论》
凡病久则变化,化则通(同),同则难辨也。《天回医简501》
- 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素问·逆调论》
- 《下经》曰:筋痿者,生于肝使内也····肉痿者,得之湿地也····骨痿者,生于大热也。《素问·痿论》
- 诊病不审,是谓失常,谨守此治,与经相明,上经下经,揆度阴阳,奇恒五中,决以明堂,审于终始,可以横行。《素问·疏五过论》
- 帝曰:却念上下经阴阳从容,子所言贵,最其下也。《素问·阴阳类论》
天回医简的简五部分,与张家山《脉书》有相当程度的类似,主旨言“病之变化”。所謂“病之變化”,即疾病的分類、病因、病機、病候、診法、治則治法、傳變預後等。《下經》言病之變化,又可分爲“經脉病”與“湯液病”。所述經脉,非重在循行,而重在以經脉論疾病分類。
天回医简《下經》本篇按内容可分爲四部分:
第一部分辨風、痹、蹷、痿、水、膚倀(胀)、狐、山(疝)、傷中、女子病、瘕、瘅、金傷、馬尤諸病之變化;
第二部分辨十二經脉循行及病候;
第三部分論“相脉之過”及三阴三陽脉死候:
第四部分辨足大陽絡、足陽明支脉和間别脉的循行及病候等。
張家山《脉書》可分爲三部分:簡2-16論述各種疾病名稱共六十餘種,依從頭至足次第排序:簡17-48論述人體十一脉循行及病候;簡49-66論述脉死候、砭灸之法與禁忌、相脉之道及治病之法。
天回医簡七部分《逆順五色脈藏驗精神》,簡長一尺三寸,有题名簡“逆順五色脉藏驗精神”(簡681),恰與倉公所傳書有《逆順》《五色》相合。本篇内容與《脉書·上經》有相承關係,包括五色脉診、表裹逆順、五臟虚實、脉藏配屬及石、犮法之運用等,而語言更爲通俗淺易,似爲《上經》之訓詁,當爲倉公所傳,由弟子纂集而成篇者。
心气者赤,肺气者白,肝气者青,胃气者黄,肾(气)者黑,故以五臧(藏)之气产X。《天回医简696》
相死脉者,足手之阴,病不表,不(可以针)石。病不里,不可以每(毒)药。不表不里者,死。《天回医简707》
心出辟(臂)少阴,肺出辟(臂)大阴,肾出骭少阴,胃出足大阴。《天回医简715》
凡气之所道生者,当道其XX,故曰青乘青,曰气在筋,若亡其外,曰伤肝;黑乘黑,曰在骨,亡外曰伤肾;白乘白,曰在皮,亡外曰伤肺;黄乘黄,曰在肉,亡外曰伤肶(脾);赤乘赤,曰在脉,亡外曰伤心。《天回医简713-714》
《內經》所引《刺法》
·《素問·評熱病論》言“風水”、《素問·腹中論》言“伏梁”之治療時,皆云“論在《刺法》中”,僅空懸其名。今本《素問遗篇》有《刺法論》,然宋臣已辨其伪,断非古之《刺法》。《內經》中引及《刺法》內容者有以下諸篇:
·《灵枢经·官针》:故《刺法》曰:始刺淺之,以逐邪气而来血气;後刺深之,以致阴氣之邪;最後刺極深之,以下穀氣。此之謂也。
·《灵枢经·逆顺》:《刺法》曰:無刺熇熇之热,無刺漉漉之汗,無刺浑浑之脉,無刺病与脉相逆者。···故曰:方其盛也,勿敢毀傷,刺其已衰,事必大昌。
·《素问·奇病论》:《刺法》曰:無损不足,益有餘,以成其疹。
·《素问·调经论》:黄帝问日:余聞《刺法》言,有余瀉之,不足补之。
天回醫簡《刺数》
·簡六部分,簡長一尺三寸,内容是一篇關於針刺治法的專論。整理者根據簡文内容,命名爲《㓨(刺)数》。
·“刺數”這一術語,可見於《素问·缪刺论》。根據楊上善《太素》和《明堂》的注釋,“㓨”與“刺”同,是“以箴刺之”之義,“数”與“法”同義,可見“刺数”即刺法之義。
㓨(刺)数,必见病者状,切视病所,乃可循察,病多相类而非,其名众,審察诊病而针之,病可俞(愈)也,不審其诊,针之不可俞(愈),治贵贱各有理。《天回医简670-671》
扁倉「守數」
·天回醫簡的内容中多次出現“数”的概念。凡診治疾病必“守数”,這是扁倉醫學特别强調而惯用的術語。《史記·太史公自序》:“扁鹊言醫,爲方者宗,守数精明;後世循序,弗能易也,而倉公可謂近之矣。”此後《素問》《靈樞》沿用這一概念時,多以“法”來代替“数”。
·《素問·湯液醪醴論》:今良工皆持其法,守其數。
倉公論「數」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淳于意曰:
·病名多相類,不可知,故古聖人爲之脈法,以起度量,立規矩,縣權衡,案繩墨,調陰陽,别人之脈各名之,與天地相應,参合於人,故乃别百病以異之,有數者能異之,無數者同之。然脈法不可勝驗,診疾人以度異之,乃可别同名,命病主在所居。今臣意所診者,皆有診籍。所以别之者,臣意所受師方適成,師死,以故表籍所診,期決死生,觀所失所得者合脈法,以故至今知之。
《漢書·藝文志·方技略》“醫經”小序云:
醫經者,原人血脉經落骨髓陰陽表裹,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針石湯火所施,調百藥齊和之所宜。
對照天回所出五種醫書:
·《上经》、《五色》“原人血脉經落骨髓阴陽表裹”;
·《下经》“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
·《刺數》等篇“用度針石湯火所施”;
·《和齊湯法》“調百藥齊和之所宜”。
内容主旨完全相合。由此可證,天回医簡毫無疑問應當是西漢時期流傳的醫經。天回医简乃仓公所传“扁鹊之脉书”。
《黄帝內經》乃「傳訓詁」之作
·根據《漢書·藝文志》“以人類書”之通例,所傳書中既可見“敝昔曰”题名,自當歸入《扁鵲内、外經》;
“醫經”小序亦爲撮其旨要而撰。前代的書,後世師徒相承,傳之既久,則撰集之作遂出,並多以問答的形式傳於世,如《素問》《靈樞》《難經》《脉經》等。此乃古時師徒相授,學者傳訓詁而已。
参考链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