砭法是针法的前身
(1)用于熨法的砭石
唐初杨上善说:“气未盛,未脓者,可以石熨,写其盛气。”熨法有、火二法。《砭经》说:“者,温石于,以保其也。”“火者,煨于灰,以传其也。”后者还在醋中淬沾,利用其余温熨患处。的砭石,如1956年江西上高县战国墓出土一件放在鼎内的磨光穿孔石器,可以用绳穿系放进鼎内中,煮应用。火的砭石,如1964年沙下战国墓(M14)中出土的一种扁圆石器),长6厘米,两端有琢磨痕和火烧裂痕,一面光滑如镜,显然是经过煨用于熨烫的。
(2)用于按摩的砭石
《砭经》说:“摩即按也,摩其周而不必振其骨。”1964年湖南益阳桃博战国墓(M5)出土一件凹面圆石),直径3.2厘米,内外两面都有明显的摩痕,凹槽中能容纳一手指指腹,应是用于按摩体表的。又如1955年长沙燕子嘴汉墓(M5)填土中发现的一件由河卵石磨制成的圆柱石器),长约9.5厘米,末端窄细而圆钝,颇与“九针”中的员针2相似。
(3)用于切割脓,刺泻瘀血的砭石
杨善说:“气盛脓血聚者,可以砭石之针 破去也。”这类砭石的态种种不一。其中:有以凿或锛的式出现的。如1974年云南省故大理国境内一宝塔(公元1153年即大宝七年建)墓中,出土一件装有很多药材的竹篓,篓内有一件锛状磨制砭石,密光洁,长4.7、宽约3厘米,下端具有刃缘,两侧有明显的用手指挟持使用的痕迹。值得注意的是,1965年湖南华容县长岗庙新石器时遗址中,也出土三件磨制 精细的类似的状石器。其中1式为长方,长6厘米,一侧上方有半圆缺口;Ⅱ式近方,长4.8厘米;Ⅲ式为正方,长3.2厘米。三件都是单面斜刃,刃口锐利,作为砭石用,可以容易地切开皮肉。有以刀出现的。如1966年湖南长沙接驾岭西南新石器时遗址出土的石刀,长约6、宽约2.3厘米,其上有一圆孔。有以剑出现的。如1955年郑州商遗址中出土的一种玉小型剑状工具,这是和古“九针”中的铍针(又称针)外相似的一种玉剑状砭石。 有以镞出现的。《本草纲目》提到石砮可用以刺百病肿(6),石砮指的砭石。1964年湖南益阳鹿角山新石器时遗址发的五件石镞),就是这种石砮之类。这类镞砭石发展为“九针”中的锋,即后所称的三棱针。有以针出现的。其中有石制或骨制的,并由此发展出后来的铜、铁、钢、金等地的针或锥状器。江苏吴江梅堰新石器时址及邯郸涧沟龙山文化遣址出土的各种骨针、骨锥等,就属于这一类。
(4)于叩击体表的砭石
这类砭石体稍大,多呈棒槌状。如湖南石门皂市商遗址出土的石棒址出土的石棒),长约13厘米,外表光滑,可供叩击之用。 有的砭石带有人工刻划的图饰。1962年湖南霞流市胡家湾春秋墓葬中出土的一种刻有 蝉图饰的石器,石坚硬,半透明,背面凿有系绳用的双孔,与上述的砭石相同,在砭石发展过程中还出现完全由人工制造的陶砭石。如河北易县战国墓葬中出土的一种,略呈椭圆,上面刻画“雨师”象,可供熨法及按摩之用。
熊注:灵枢经·九针十二原第一》:“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调其血气,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
老官山医简706:石且(疽)。太上石,石必已;其次石(砭)血,石血得分;其下石农(脓),石农(脓)十一活。这里提到使用砭石疗疾,也有上中下三法,下法致死率极高。
灵枢·玉版》:“故其已成脓血者,其唯砭石铍锋之所取也。”(晋以前,砭石与铍针是同时存在的。见白兴华《针源于砭石吗?》。针石同时存在,因其使用体系不同。见李杰《箴鍼和针的流变与替换》)
马王堆帛书·脉书》:“以砭启必如式,肿有脓,则称其大小而为砭。脓浅而砭深谓之过;脓大而砭小,谓之砭X,砭X者,恶不毕。”《
张家山医简·脉书》:“脓浅而砭深谓之泰(太)过;脓大而砭小,胃之澰,澰者恶不毕。”
素问·异法方宜论》:“东方之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其病皆为疡,其治宜砭石。
九针者,从南方来
王僧孺答全元起之问谓:“古人当以石为针,必不用铁,《说文》有此‘砭’字,许慎云:‘以石刺病也’,《东山经》:‘高氏之山 多针石’,郭璞注:‘可以为砭针’,《春秋》:‘美不如恶石’,服子 慎注云:‘石,砭石也’。季世无复佳石,故以铁之。”这里王僧孺以 为是因“季世无复佳石”,才无奈而“以铁之”的说法虽为谬误,但它表明了我国古砭石疗法发展到铁制小针疗法即九针疗法,则是正确 的,符合史事实,符合唯物史观的观点。恩斯说:“青铜可以制造 有用的工具和武器,但是并不能排挤石器;这一点只有铁才能做到。” 楚国正是由于最早发明了冶铁术,创制了坚固而又锋利的九针,九种不 同制的小针,以适用各种疾病的治疗,大大优于砭石的治病,从而在 楚国淘汰了砭石疗法,普及了针刺治病,并将这种针刺疗法推广到中 原,《素问·异法方宜论篇》所谓“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正说明 了这一点。我国东方齐鲁地区则仍然处在砭石疗法的阶段。
由于针刺疗法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使人们不仅认识了针刺治病的手法、反应和效果,而且还逐认识到人体由“点”到“线”即由 穴到经络以至气血循行流注规律,产生了经络营卫学说,这就表明了楚 国创制的九针疗法,为经络营卫学说的产生提供了基础。长沙马王堆汉 墓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湖北江陵凤凰山汉 墓出土的《脉书》显示了经络学说的成与楚国的渊源关系。
参考文献
1 李今庸著《古医书研究》(p.56),学出版社,2019年7月第1版
2 马继兴著《马继兴医学文集》(p.174),中医古籍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