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五脏论(甲本)

提要

张仲景五脏论》一卷之书名,在古簿录中最早可见于《崇文总目》《通志·艺文略》及《宋史·艺文志》等书。惟原书亡已久,传世古医籍也极罕引用。敦煌出土的《张仲景五脏论》残卷共有4种,今分别定名为甲本、乙本、丙本及丁本。此卷子系其中之甲本,为4种卷子本中文字保存最多的一种。虽然该卷首尾完整,但由于系传抄本之一,故较之原书已有所残脱。此外该书的佚文,又可见于以下两处。其一,在《医方类聚》卷四“五脏门”中录有《五脏论》的部分文(以下简称《医方类聚》本)。其二,既知流传在民间者,尚有旧刻本一种(具体刊年不详),其卷首附有托名“金·张元素序”一文。然此重刻本实物亦佚,今存世者仅有据清浙江名医张艺成抄录的复抄本之一种(以下简称“旧抄本”)。鉴于以上各本互有参差出入,兹为了更完整地反映原书旧貌,故此次所整理的《张仲景五脏论》甲本,均参以上各本予以校勘。
该书虽题以张仲景之名,但书中内容记有与张仲景同时及其汉以后的医家姓氏和著作。如:后汉华佗,晋葛洪、刘涓子,北齐宋侠,梁陶弘景,北周姚僧《集验方》以及刘宋雷《雷公炮炙论》等,足证其非张仲景所撰,而系六朝末叶之产物。又在此卷子中有避唐太宗讳的“世”字(缺笔)及“葉”字,唐高宗讳的“治”字(改“治”为“疗”)及唐高宗太子李弘之讳字(删去“弘”字不用),但不避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唐穆宗李恒之名,故其抄录年应在唐初期,即公元7世纪。
此书的原卷子(P.2115)正面为佛典《穷诈辨惑论》之卷下部分,背面共存文字174行,连续抄录两书,即:《张仲景五脏论》及《平脉略例》乙本。此书即其中的第1种,相当第1~第108行。
此《张仲景五脏论》虽首尾完整,但传抄时仍有不少错讹脱遗。书中除首载小叙外,主要论述五脏机制、致病原由及常用药物的功用。
正文
五脏论》一卷,张仲景
普名之部,出本于医王,黄帝而造针灸经,有一千余卷。耆婆童 子,妙娴药性,况公X等凡夫,何能备矣。
有五星,地有五岳,运有五行,人有五脏。所以肝为将军,脾为大 夫,心为帝王,肺为丞相,肾为列女。肝与胆合,脾与胃通,小肠连心,大 肠连肺,膀胱合肾。是以肝盛则目,心则口干,肾虚则耳聋,肺风则 鼻塞,脾病则焦,目是肝候,舌是心观,耳作肾可,口是脾主,鼻为 肺应。心主血脉,脾主肌肉,肺主皮肤,肝主于筋,肾主于骨。骨假筋立,肉假皮存,面肿关脾,皮因骨长。故知血患由心,骨患由肾,筋患则由 肝,肉患则由脾,皮患则由肺。
只如十二经,上下巡,八奇经,内外流转,三焦六府,四海七神,胸咽喉,唇舌牙齿,臂肘指爪,膝胫脚踝,背项股,额鼻 柱,鬓眉发,俱有患处,并有所因。莫不内积虚劳,外缘风湿者也。 察其颜色,即辨寒温;听之音声,便知益损。
喜言者心病,多欠者肾邪,啼哭者损肺,叫呼者伤肝,呻吟者脾 疾。肤白者是冷,皮青者是风,颜黑者是温,面黄者是。心风者则好 妄,脾虚则喜饥,肾冷则腰疼,肝实则多怒,肺实则喘咳。声细者患冷, 声沉者患风,声轻者患虚,声粗者患。视毛则知肺,见爪则知筋,看目 则知肝,察齿则知骨。骨伤则齿黑,血伤则皮焦,筋绝则爪干,声嘶则气 少,声能发血。余是患者,推表其源,寻源而作医疗,察外而知脏腑,如 此委细,乃是良医。又须巧制医方,妙娴药性,应病与药,无病不除。世无 良医,枉死者半。
地之内,人最为贵,头圆法,足方法地。四时,人有四肢。 五行,人有五脏有六律,人有六腑有七星,人有七孔。有 八风,人有八节。有十二时,人有十二经有二十四气,人有二十四有三百六十日,人有三百六十骨节。有昼夜,人有寤寐。有雷电,人有嗔怒。有日月,人有眼目。地有泉,人有血脉。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地有山石,人有骨齿。地有草木,人有毛发。四大五荫,假合成身,一大不调,百病俱起。
《经》曰:神农《本草》,辩土地以显君臣;陶景《注经》1,说酸咸而陈冷雷公《妙典》2,咸述炮炙之宜;仲景奇方,委说根茎之用。雷公《药对》虚谈犯触之能3;□侠正方4,直说五风之妙。扁鹊能回丧年、起死人,后并是方;华佗割骨除根,患者悉得瘳愈。刘涓子《秘述》,学在边;徐百一之《丹方》,偏疗小儿之效。淮南葛氏之法,秘要不传;《集验》之方,人间行用。药疗也,疗人万病,服用俱解,子孙昌盛,众人爱敬,皆由药性。
只如八味肾气,补六极而差五劳;四色丹,荡千疴而除万病。有命者 必差,虢太子死而苏生;无命者难为,秦景公于焉致死。人之养病,如 火积薪中,去火如薪得全,去病人皆得活。薪不去火,虚被焚烧;有病不医, 徒劳丧命。贵人之所贵,贱人之所贱。昔季康子馈药,夫子拜而受之。 上古贤圣,由敬其药。是以上中下药,所疗不同;甘苦酸咸,随其本性。 能君臣行用,眩疾能瘳;倘参差,损他身命。
故《本草》云:灵瑞之草,然则长生;钟乳饵之,令人悦愈。犀角有抵 触之义,故能趁疰驱邪;牛黄怀沉香之功,是以安魂定魄。蓝田玉屑,镇 压精;中台麝香,差除妖魅。河内牛膝,疗膝冷而去腰疼;上蔡防风, 愈头风而瘳痛;晋地龙骨,绝甘利而去头疼;泰山茯苓,发阴阳而延年 益寿;甘草有安和之性,故受国老之名;大黄宣引众公,乃得将军之号。半 夏有消之力,制毒要藉生姜;当归有止痛之能,相使还须白芷;泽泻、茱萸,能使耳目聪明;远志、人参,巧含开心益智。
庙宜涂鸡子,白癞须附越桃。火烧宜贴萍,杖打稍加 实。飞尸走疰,速用雄黄;尔惊邪,急求龙齿。头风旋,须访菊花; 脚弱行迟,宜求石斛。欲令见,久服花;拟去白虫,漆和鸡子。蔷薇 却其癣,蟹黄嗜去漆疮。通草巧疗耳聋,胆石唯除眼膜。
秦艽有结罗纹之状,干漆作蜂窠之。丹砂会取光明,升只求青绿。秦艽须汗,矾石须炮。杜仲削去朘皮,桂心取其有味。石英研之似粉,杏仁别捣如。菟丝酒渗乃良,朴硝火烧方好。防葵为轻唯上,狼毒为重唯佳。黄芩以腐肠为精,蕳茹以漆头为用。石南采叶,甘菊收花,五加割取其皮,牡丹槌去其骨。箭破血,仍有射之灵,屋除温,非带报之验。
呕吐汤煎干葛,筋转酒煮木瓜。目须点黄连,口疮宜含黄檗。痹 转应痛,须访茵芋;骚痒皮肤,汤煎蒴藋;伤寒发汗,要用黄;壮 不除,宜加竹叶;恒山鳖甲,大有差疟之功;蛇蜕绿丹,善除痫之用。雄 黄除黑干,木兰能去死皮。莽草杀齿内之虫,黎芦除烂鼻中宿肉。黄连断痢除疳,栀子悦愈面皮,桃花润泽肤体。芎䓖、枳实,心急即用加 之;、款冬,气嗽要须当用。虻虫、蛭,有破血之功;白术、槟榔, 有散气消食之效。菖蒲强记,鳖甲通
阴阳疮汤煎蛇床,淋涩须加滑石。仙灵脾草能去腰疼,然则杖归 家;鼠煎巧疗耳聋,得萆而妙加。蛇咬宜封人粪,蜂螫荜茇妙除。 羚羊角通噎驱邪,青羊肝疗疳明目。石脂加颜发色,白芨卷面除皮。 知母通利开胸,空青消止泪,孔公㜸要消食肥泽,密陀僧去癞人。 压石寄假蜂房,肿唯须大戟。肠结通唯须甘遂,患眼宜取蕤仁。安胎必藉葳,伤身要须地髓。恼心偏加木笔,血闭急觅蒲黄。连翘 却瘰疬疮痛,地胆破息肉。斑猫能除鼠漏,松脂瘳恶刺风疽。 牵牛泻排脓,葶苈大枣除。桃仁绝其气,石南复去诸风。气 昆布妙除。肿必须硝石,脱肛宜取鳖头。下贱虽曰地浆,行病 饮者皆愈;黄龙汤出其厕内,时气病服者能除。贫者虽号小方,不及君 臣,取写有处出处,有灵有验,有贵有贱,有高有下,净秽百草山中药。
参考文献
马继兴著《中国出土古医书考释与研究》中卷(p.53),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