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司马彪在《续后汉书·律》转载有东汉末年经学家郑玄(127-200)《易纬》中的一段材料,记载有二十四节气“当至不至”或“未当至而至”所导致的病症,对于研究“节气病”与秦汉医学,颇为重要。附载如下:

冬至,晷长一丈三,当至不至,则旱,多温病。未当至而至,则多病暴逆心痛,应在夏至。

小寒,晷长一丈二四分,当至不至,先小旱,后小,丈夫多病喉痹。未当至而至,多病身,来年不熟耳。

大寒,晷长一丈一八分,当至不至,则先大旱,后大不成,病逆。未当至而至,多病上气、肿。

立春,晷长一丈一寸六分,当至不至,兵起,不成,民疲瘵。未当至而至,多病、疾疫。

,晷长九一寸六分,当至不至,早不成,多病心痛。未当至而至,多病茕。

惊蛰,晷长八二寸,当至不至,则,稚禾不成,老人多病嚏。未当至而至,多病痈疽、胫肿。

春分,晷长七二寸四分,当至不至,先旱后,岁恶,米不成,多病耳痒。

清明,晷长六二寸八分,当至不至,豆不熟,多病嚏、振寒洞泄。未当至而至,多温病暴死。

谷雨,晷长五三寸本分,当至不至,杂物等不熟,多病疾疟、振寒、霍乱。未当至而至,老人多病气肿。

立夏,晷长四三寸六分,当至不至,旱,五谷伤,牛畜疾。未当至而至,多病头痛、肿、喉痹。

,晷长三四寸,当至不至,凶言,国有大丧,先后旱;多病筋急痹痛。未当至而至,多肿。

芒种,晷长二四寸四分当至不至,凶言,国有令。未当至而至,多病眩、头痛。

夏至,晷长一四寸八分,当至不至,国有大殃,旱,阴阳并伤,草下夏落,有大寒。未当至而至,病眉肿。

小暑,晷长二四寸四分,当至不至,前小,后小旱,有兵,多病泄注腹痛。未当至而至,病肿。

大暑晷长三四寸,当至不至,外兵作,来年饥,多病筋痹、胸痛。未当至而至,多病胫痛、恶气。

立秋,晷长四三寸六分,当至不至,暴风为灾,来年不熟。未当至而至,多病咳上气、咽肿。

处暑,晷长五三寸二分,当至不至,国多浮令,兵起,来年不熟。未当至而至,病胀耳不出行。

白露晷长六二寸八分,当至不至,多病疽泄。来当至而至,多病、腹闭疝瘕

秋分,晷长七二寸四分,当至不至,草本复荣,多病温,悲心痛。未当至而至,多病胸痛。

寒露,晷长八二寸,当至不至,来年谷不成,六畜鸟兽被殃,多病疝瘕、腰痛。未当至而至,多病热中

霜降,晷长九一寸六分,当至不至,万物大耗,年多大风,人病腰痛。未当至而至,多病胸支痛。

立冬,晷长丈广一寸二分,当至不至,地气不藏,来年立夏反寒,早旱,晚,万物不成。未当至而至,多病臂掌痛。

小雪,晷长一丈一八分,当至不至,来年蚕不成,多病脚腕痛。未当至而至,亦为多时腋痛。

大雪,晷长一丈二四分,当至不至,温气泄,夏蝗虫生,大,多病少气,五疽,肿。未当至而至,多病痈疽痛,应在芒种。

 

按:

郑玄(127-200)与华佗(145-208)张仲景(150-215)皆是生活在东汉中后期,时“伤寒病”大范围流行,是医家面临的时主题。华佗的“辨伤寒”,仲景的《伤寒论》,皆是为诊治“伤寒”而立。郑玄记载有“温病”却无“伤寒”。

一般认为“伤寒”早于“温病”,温病为“伤寒”之一,毕竟成书于东汉中后期的《难经》记载“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但研究出土医学文献,却发现中医对“温病”的诊疗远早于“伤寒”。在《周家台秦简》已有记载“温病不汗者,以淳(醇)酒渍布,㱃(饮)之。”

张家山·脉书》“头、身痛,汗不出而渴,为温”(西汉前期);《天回医简·治六十病和齐汤法》有“治温病卅九”(西汉前期)。而“伤寒”直到西汉后期才在西北简(敦煌简、居延简、武威简)中逐出现。

以目前所见的材料看:在西汉末年,“伤寒”起源于西域一带;在东汉中后期,逐流行至中原。

参考文献

微信公众号“汉方医学文选”所载“无依”撰文章,2021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