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王氏脉经卷第四
朝散大夫守光禄卿直秘阁判登闻检院上护军臣林亿等类次

辨三部九候证第一

经言:所谓三部者,寸、关、也;九候者,每部中有、地、人也。上部主候从胸以上至头,中部主候从以下至气街,下部主候从气街以下至足。浮、沉、牢、结、迟、疾、滑、涩,各自异名,分理察之,勿怠观变,所以别三部九候,知病之所起。审而明之,针灸亦然也。故先候寸中寸中,一作寸中于九。浮在皮肤,沉细在里。昭昭道,可得长久。

上部之候,牢、结、沉、滑,有积气在膀胱。微细而弱,卧引里急,头痛,嗽,逆气上下。心上有者,口干渴燥。病从寸口,邪入上者,名曰解。来至,状如琴弦,苦少腹痛,女子经月不利,孔窍生疮;男子病,左右下有疮。

上部不通者,苦少腹痛,肠鸣。寸口中虚弱者,伤气,气不足。大如桃李实,苦痹也。寸口直上者,逆虚也。如浮虚者,泄利也。

中部结者,腹中积聚。在膀胱、两下,有浮而大,风从胃管入,胀,干呕,心下澹澹,如有桃李核。胃中有寒,时苦烦、痛、不食,食即心痛,胃胀支上积。下有,时寒淋露横出上者,气在膀胱,病即著。右横关入寸口中者,中不通,喉中咽难。刺关元,入少阴。

下部者,其来至浮大者,脾也。与风集合,时上头痛,引腰背,小滑者,也,足下

,逆上抢心,上至喉中,状如恶肉,脾伤也。病少腹下,在膝、诸骨节间,寒清不可屈伸;急如弦者,筋急,足挛结者,四肢重。从邪入阳明者,寒也。大风邪入少阴,女子漏白下,男子溺血,阴萎不起,引少腹痛。

人有三百六十,法三百六十日。三部者,寸、关、也。为阴,阴常沉而迟;寸、关为阳,阳俱浮而速。气出为动,入为息。故阳六息七息十三投,阴八息七息十五投,此其常也。

二十八相逐上下,一不来,知疾所苦。胜治下,寸胜治上,寸俱平治中。脐以上阳也,法于;脐以下阴也,法于地;脐为中关。头为,足为地。有表无里,邪之所止,得病。何谓有表无里?寸为表,关为里,两头有,关中绝不至也。上不至关为阴绝,寸下不至关为阳绝。阴绝而阳微,死不治。三部或至或不至,冷气在胃中,故令不通也。

上部有,下部无,其人当吐,不吐者,死。上部无,下部有,虽困无所苦。所以然者,譬如人之有,树之有根,虽枝叶枯槁,根本将自生,木有根本,即自有气,故知不死也。寸口平而死者,何也?然:诸十二经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非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也。故气者,人根本也,根绝则茎枯矣。寸口平而死者,生气独绝于内也。肾间动气,谓左为肾,右为命门命门者,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一名守邪之。以命门固守,邪气不得妄入,入即死矣。此肾气先绝于内,其人便死。其不复,反得动病也。

岐伯曰:细,少气不足以息者,死;大,胸中多气者,死。气相得者,生;参伍不调者,病。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上下左右之相应如参舂者,病甚;上下左右相失不可数者,

死。中部之候虽独调,与众脏相失者,死;中部之候相减者,死。目内陷者,死。

黄帝曰:冬阴夏阳奈何?岐伯曰:九候之皆沉细绝者,为阴,主冬,故以夜半死;盛喘数者,为阳,主夏,故以日中死。是故寒者,平旦死;热中病者,日中死;病风者,以日夕死;病者,以夜半死;其乍数乍疏乍迟乍疾者,以日乘四季死;肉以脱,九候虽调,犹死。七诊虽见,九候皆顺者,不死。所言不死者,风气之病及经月之病,似七诊之病而非也,故言不死。有七诊之病,其候亦败者,死矣。必发噫,必审问其所始病与今之所方病,而后各切循其,视其经络浮沉,以上下逆顺循之。其疾者,不病;其迟者,病;不往来者,死;皮肤著者,死。

两手,结上部者,;结中部者,缓;结三里者,豆起。弱反在关,反在。微在其上,涩反在下。微即阳气不足,沾汗出;涩即无血,而且寒。

黄帝问曰:余每欲视色、持,独调其,以言其病,从外知内,为之奈何?岐伯对曰:审其之缓、急、小、大、滑、涩,肉之坚脆,而病变定矣。调之何如?对曰:急者,之皮肤亦急;缓者,之皮肤亦缓;小者,之皮肤减而少;大者,之皮肤亦大;滑者,之皮肤亦滑;涩者,之皮肤亦涩。凡此六变,有微有甚。故善调者,不待于寸;善调者,不待于色。能参合行之,可为上工。

肤滑以淖泽者,风也;内弱,解㑊安卧脱肉者,寒也;肤涩者,风痹也;肤粗如枯鱼之鳞者,淡饮也;甚,者,病温也,其盛而滑者,汗且出;肤寒甚,一作急者,泄,少气;肤烜然烜然,《甲乙》作炙人手,后寒者,寒也;肤先寒,久持之而者,亦寒也;烜然人迎大者,尝夺血;人迎小甚,则少气;色白有加者,立死。

肘所独者,腰以上;肘前独者,膺前;肘后独者,肩背。肘后粗以下三四寸,肠中有虫;手所独者,腰以上;臂中独者,腰腹;掌中者,腹中;掌中寒者,腹中寒;鱼上白肉有青血脉者,胃中有寒。

诸浮、诸沉、诸滑、诸涩、诸弦、诸紧,在寸口,以上病;在关上,胃以下病;中,肾以下病。

寸口滑而迟,不沉不浮,不长不短,为无病。左右同法。

寸口太过与不及,寸口之,中手短者,曰头痛;中手长者,曰足胫痛;中手促上击者,曰肩背痛。

寸口浮而盛者,病在外。

寸口沉而坚者,病在中。

寸口沉而弱者,曰寒一作气,又作中疝瘕、少腹痛。

寸口沉而弱,发必堕落。

寸口沉而紧,苦心下有寒,时痛,有积聚。

寸口沉,胸中短气。

寸口沉而喘者,寒

寸口但实者,心劳。

寸口紧或浮,上有寒,肺下有气。

紧而长过寸口者,注病。

紧上寸口者,中风。风头痛亦如之。《千金翼》云:亦为伤寒头痛。

弦上寸口者,宿食;降者,头痛。

来过寸入鱼际者,遗尿。

出鱼际,逆气喘息。

寸口,潎潎如羹上肥,阳气微;连连如蜘蛛丝,阴气衰。

寸口偏绝,则臂偏不遂;其人两手俱绝者,不可治。

两手前部阳绝者,苦心下寒毒,喙中

关上浮而大,风在胃中,张口肩息,心下澹澹,食欲呕。

关上微浮,积在胃中,呕吐蛔虫,心健

关上滑而大小不匀,《千金》云:必吐逆。是为病方欲进,不出一二日复欲发动。其人欲多饮,饮即注利。如利止者,生;不止者,死。

关上紧而滑者,蛔动。

关上涩而坚,大而实,按之不减有力,为中焦实,有伏结在脾,肺气塞,实在胃中。

关上襜襜大,而寸细者,其人必心腹冷积,结聚,欲饮食。

关上时来时去、乍大乍小、乍疏乍数者,胃中寒,羸劣不欲饮食,如疟状。

浮者,客阳在下焦。

细微,溏泄,下冷利。

弱,寸强,胃络伤。

虚小者,足胫寒,痹脚疼。

涩,下血不利,多汗。素问》又云:滑谓之多汗。

滑而疾,为血虚。

沉而滑者,寸白虫。

细而急者,筋挛,痹不能行。

粗,常者,谓之热中,腰胯疼,小便

偏滑疾,面如醉,外则病。

发表回复